曾几何时,地名在我们的心中,只是一个用来划分地域/家乡的“名字”,而关于它背后的故事谁又知晓。
其实,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记录着我们历史发展的进程。探索每个地名背后的“成名史”,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脚下的这片热土,对自己的祖国与家乡增加多一层的认识。
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的编辑团队所著的《地名里的中国》,将为我们展开一段地名的探索之旅。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背景,以及民间传说收集,书中呈现了地名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再配上精美的插图,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地名之美。
地名,就如同我们的名字,并非随意而起。正如三山五岳,江河湖泊,每个名字都有其深远的寓意,只要能细细去了解,自然也能发现个中的乐趣,就比如“天下黄河”为何称之为黄河。
自古以来,黄河两岸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在三国魏晋时期,“黄河”俩字就已经出现,到了唐宋时期,黄河被定名。但为何不是绿,不是蓝而是“黄”。
或许很多人心里第一反应是,因为黄河的河水浑浊。这种想法或许没有错,但其实黄河的源头水质并不浑浊,在《博物志》中提到,黄河的源头在星宿海,这是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如今,经过考证黄河正源是卡日曲。但无论是星宿海还是卡日曲,那里的水质并不浑浊,而是当黄河流经甘肃后,把沿途所经过地方的泥沙都带走,致使黄河成了现在的颜色。
黄河的壮美并不是它自己的“功劳”,背后还有河白、黑河、渭河、汾河等等支流的助力,合纵连横,才有了如今川流不息,流淌在我国大地的山川河流。山川河流孕育了文明,但不仅只有它们的地名值得深究,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地区的名字背后也有一段“古”。
作为广州人,在书中让我惊喜地看到了关于它的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金银宝石等都特别偏爱,也或多或少使用它们来起地名,在这些金银珠宝中,有一种在古代也颇为珍贵的珠宝——珍珠。广州市海珠区正是因为珍珠的传说而得名。
据说,在唐代时期有一名波斯商人想从珠江带走一颗美丽的“海珠”,却不慎掉入江中化成了海珠石,广州的珠江和海珠区正是因为这个传说而得名。抛去传说,其实广东沿海都是历史上重要的珍珠产地,古代还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而南珠指得就是广东道越南之间沿海所产出的珍珠。
我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土著”,直到看《地名里的中国》这本书才发现广州海珠区地名的来历,碰巧目前广州也正在举行“地名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活动,很多被我们所遗忘的地方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地名,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它更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体现。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边境小镇,甚至是我们所居住的街道,每一个名字背后值得我们去探究与深挖,这是我们文化的根本。
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出于对地名的好奇,《地名里的中国》都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在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一起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