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小蒜》是继2020年8月出版的《蒿香遍地》之后,我写的一本关于野菜、青菜、果实和庄稼的散文小品集。在这本书中,我通过“绿色吃货”的角色讲述了“绿野先食”的故事,然而由于贪吃,我吃东西时的样子可能不太好看。
去年4月,当我整理这本文集时,我坐在书房里,书房名为“甘草居”,风徐徐吹来,窗外的楝花纷纷落下,石榴和夹竹桃的花朵盛开艳红。那是壬寅年的一个特别的春天,渐渐远去,夏天的热和绿色逐渐回归,而且紧接着就是那满足口腹之欲的“野菜季”。先是春天的野菜和树头菜,然后是夏天的野苋菜、马齿苋、荆芥等等。这个轮回的架势,就像岁月和人生的周而复始。
我思来想去,决定延续以往的写作方式,用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纸媒大幅缩减,风光不再,这似乎标志着一种写作形式和传媒时代的转变。我十多年的报刊专栏写作也逐渐衰退。离开报纸这个媒介,自媒体和网络写作显然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就像从坐绿皮火车换乘高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正因如此,这本经过报纸编辑巧手“剪裁”的文集,蕴含着别样的滋味。回首往事,以《成都晚报》为例,我与马小兵和他主持的副刊相识,我们一同在“三人谈”的专栏上合作多年。我还没有满足于写专栏,但《成都晚报》却突然停刊了。
“民以食为天”。在洪荒时代,神农尝百草,一天遇到七十二种毒草,但也找到了可以解毒的荼。野菜文化起源于人们的采集行为,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生产区域的差异和社会风尚的变化,野菜文化在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从《救荒本草》到《河南野菜野果》,野菜品种从古代的414种减少到现在的180多种,这反映了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和人们饮食水平的提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诗经》开始,河南的草木经典源远流长,如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孟诜的《食疗本草》,以及周王朱橚的《救荒本草》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姊妹书。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以广泛调查为基础,先后出版了《河南主要野生食用植物》、《河南野菜》等专著。1996年,我在新县工作时的同事苏金乐参与编写了《河南野菜野果》。这就是说,我对于草木写作有着自己的感悟和追求。
在壬寅年的那个春天,由于疫情封控,市民纷纷参与到“抢菜”行动中,绿叶菜和好味野菜一度成为稀缺资源。俄乌争端导致世界两大粮食仓库供应波动,许多国家面临粮食风险和危机。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对于我个人的记忆和人生经历来说,重新阅读《救荒本草》,继续写《蒿香遍地》,所迷失的不仅仅是一味的小蒜。幸运的是,疫情逐渐缓解,人们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生机和希望重新出现。
作家舒飞廉是我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友,年轻有为,是中文系的教师,也是我在《文汇报》副刊“笔会”多年的文友。《蒿香遍地》的出版与他有关,我曾邀请他为这本书写序言,但他却坚持以读后感和书评的方式呈现,写了好几篇,其中一篇发表在《湖北日报》上。我和李佩甫先生也早有相识,读他的书受益匪浅,所以我请他为《迷失的小蒜》写序言。又一年的春天如约而至,我希望即将出版的这本文集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就像春天一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