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少年巴比伦》的这一天,我正在暴雨中前往生祥演出的路上。公交车迟迟不来,水一波又一波没过我的小腿。老小区的防洪设施很差,总是一下雨就涝。在摇晃黑暗的车厢内,我还剩最后一章,舍不得读完了。我已经能猜到结局,但私心不想让故事走完。
然而好像老天预示着什么,路上公车与吊车碰了一下,撞坏了反光镜,被迫停了20分钟。于是,20岁的路小路也停在了那一瞬间。
我一直觉得《少年巴比伦》像是连载在男性晋江网上的热榜文。虽然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贬损,但实际上我是在夸其流畅自然。或许被纯文学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下意识会把好小说与难读划上等号。但是,谁又能下定论通俗小说就不是好小说呢?看过这本的人就会知道,《少年巴比伦》也许无法成为什么经典著作,但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极其死人私人化小说。它表面克制戏谑,却抹不去沉在文字下的伤感和怅然若失。一个个黑色笑话像糖精厂硫酸制成的泡泡,戳破后,刺鼻且伤人。
关于路小路和白蓝无疾而终的爱情,真的好青春疼痛文学。从“走了几千公里路,都不能忘记你。给我的小路。”到“你认错人了”,读者都在为路小路的梦破灭而惋惜。而我却读出了白蓝的暗潮汹涌。用《一代宗师》的台词来讲:“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相信,相比白蓝之于路小路,路小路更是白蓝做的一场影影绰绰,很久才能复苏的梦。
白蓝是一个深受过伤的人。母亲和妹妹葬身唐山大地震,父亲摇摇欲坠地枯萎。她比任何人都懂得疼痛的滋味,更比任何人清楚自己的方向。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决心和毅力的“亡命之徒“,把唯一的优柔寡断留给了另一个“亡命之徒”——20岁莽撞痞气的路小路。她劝说小路去读夜大,警告他不要当门卫,时时刻刻提点小路。在路小路的人生轨道上洒下斑驳的痕迹。路小路的未来是雾茫茫一片,白蓝是雾中鲜艳的精灵。而白蓝行走在笔直修长的阳关大道。从一开始,那盘旋在戴城岔开的小路才是人生意外。
你很难说清哪个更痛,悲伤是生活的底色。我们永远处在钝痛的状态里。当你以为体内的多巴胺已经被生活消磨殆尽,偶尔某些瞬间提醒你,原来你还能袒露脆弱,被生活的利刃刺伤。阅读中有细想过白蓝在热恋期时提及的每次分离,初想会觉得她在表明态度,她是路小路注定留不下的人。可是现在再看,我会觉得她同样是在暗示自己。她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来“逼”自己离开她有没有一瞬想过为路小路留下?但那仅仅是一个梦,不可言说的瑰丽梦境。无论是跨越几千里路寄来的明信片,还是掉落在明信片上的眼泪,那些欢欣的、暧昧的、遗憾的青春如巴比伦王国在时间长河中速朽消亡。路小路的1993就次被埋在飞扬的尘土下,被填进一口早就等待着的棺材。平静而沉默地溃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