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九十岁的许倬云先生接受《十三邀》采访,他独到的“大历史观”,与面对时代的平和态度,让不少年轻人将这一集奉为“十三邀必看”。
此后,年过九十岁的许先生更为忙碌,与各领域学者展开对话,从大历史出发谈论多种多样的话题,大到对人类整体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小到对现代人身心状态的体察。
配图:源自腾讯视频综艺《十三邀》
在公众视野之外,许倬云依旧是笔耕不辍的历史学家,他一直在集中精力撰写一部大书。
疫情期间,他的身体状态不佳,不少工作勉为支撑,但只要一谈到这本书,他的眼神就会变得清澈透亮,做起事来专注而高效。
这部书稿他构思多年,这次似乎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不但要把最近二十年的考古成果归纳到清晰的历史论述之中,更想借此机会探索中国文化这个“金刚不坏之身”的弹性,以及它应对时代变局的潜力。
考古学家许宏与许倬云相交多年,这次受邀撰写序言,见证了整个写作过程的甘苦。在他看来,《经纬华夏》是一部以考古学对华夏文明乃至全球文明史的考察。“他从前现代走来,身处现代文明的漩涡,窥见了许多后现代的问题”,对时代性的转变有特殊的敏感,字里行间处处让人感受到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七十余载学术大成,三年写作,八易其稿,这本《经纬华夏》终于摆在了读者的面前。
何为华夏中国 何为大历史观 “我要先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许倬云创作《经纬华夏》的初衷,本来打算沿着《万古江河》的脉络继续补充,但随着考古材料越来越丰富,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讲述中国文化圈内部的演变,而是把欧洲文化先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