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做青椒了,一个Pku历史系老学长推荐我来读这本小说,他可能希望大概了解一下各种人物性格,评价标准以及可能的斗争。说实话,很多人都很合适做间谍,比如要查廖老师从复旦离职后,如何谋生,其实很容易。廖老师的先生是新能源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副董事长,总而言之,百亿富豪。不过我个人觉得,去查他人档案是一件道德上有亏的事情,我基本上不做这个事情。不过我不保证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好人,总之,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要谨慎。
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我对活色生香的历史材料其实兴趣寥寥。我觉得从这本书可以从认识论和道德观两个角度讨论。总体来说,作者认为存在存在事实,历史的工作需要接近事实。作者是一个符合论者,她认为第一个要义就是需要寻找材料去尽量发现历史规律,而这个历史规律需要尽量符合事实。总体而言,这个思路很现代,一点都不后现代。当然,我个人觉得历史学者没有反思地坚持历史实在论,就跟金格尔的科学实在论一样可笑。历史实在论可能是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不过凭借这个观点,就可以认为自己持有真理而去批判别人了吗?这个具有道德至高点吗?这可能是我提出的一个疑问。
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容貌美丽柔弱,不过性格类似于木子美的女性角色。她读大学时,被权力拥有者侮辱,后来被男朋友出轨抛弃。自此之后,她自我放逐,在网上写性爱日记,自称“粉红GC姐姐”。她因为在马路上做爱,被丝巾勒死。此事引来了一个老年邻居围观,导致老年邻居过于激动死亡。撇开小说的猎奇性质,这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过可悲的是,她的自我意识还是跟男性捆绑在了一起。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段落,本书男主角历史学家林健康因为受不了前妻控制而离婚,但林健康因为同情而喜欢上了这个“粉红姐姐”。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如果林健康是一个很有道德感且理性冰冷的人,他就不会如此圣母。比如我,如果我在某刻衡量了一下,我挽救不了一类软弱、做事鲁莽的人,那我就会跟他们保持距离。虽然此前,我出于某种善心,已经婉转提醒过几次。当然,我们都是极度自负的人,比如我觉得某人软弱、做事鲁莽。对方可能觉得我喜欢乱发表意见,不能保守秘密 (其实我还是保守秘密的,因为我不想惹事)。
读小说有好处,因为具体,所以容易理解且可以迅速反思。这本小说也是如此,人物设置上不够精细,会有一种粗枝大叶的感觉,不过粗枝大叶就一定不好吗?这也不见得。我觉得这个书,让大家了解学术圈生活,还是可以的。不过肯定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了。关于评价体系的建构论,这让我想起了大白的博士论文,那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哲学博士论文。他构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体系。整个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有限”。要批评他的论文就非常难,因为他的论述非常细致精妙。不过他总体的意思是我们都是有限的,所以谁都没有特权,大家轮流就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