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风格。一类是方言写作,带有浓烈的南方气候氛围。另一类是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脱离现实五厘米”的故事,强调荒诞感。我特别喜欢《皮套演员之死》和《乡村博物馆》,它们表现了索耳已经形成的个人叙事风格,并且成功营造了荒诞感。
首先,索耳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和描写一些“有点怪”的人物。这些人物多是懊丧、失意的角色。主角通常是“我”,而这些“怪人”则是可以引导故事发展、展现命运冲突和情节冲突的朋友。主角在故事中大部分时间被引导、被牵着走。比如,《乡村博物馆》的张牿对博物馆有偏执,并用自己的姐姐做实验。张牿的姐姐不断变得疯癫,而主角则被牵引着去承接这一幻象。因为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主要描写了一个充满欲望挣扎的观察对象,让读者将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配角所带来的荒诞性中,为接下来的转折创造条件。
其次,索耳非常喜欢设计主人公的重要朋友消失。在《乡村博物馆》中,张牿的姐姐突然离家出走,就像从世界上蒸发掉了一样。在《皮套演员之死》中,皮套演员也蓄意消失。这些消失引发了回忆和记忆的重生,让事件真实性存疑并出现平行事件发展的可能性。朋友的消失导致主角的命运改变,并且主角成为了消失角色的替代品。这种蒸发现象不仅仅指朋友真实的离去,更是主人公自我的蒸发。
第三,主角常常呈现自毁倾向,突然脱离控制,挣脱读者的目光坠落。前面提及的那些怪人角色通过描写吸引读者的关注,留下一些线索,预示着他们可能会失去。然而,主角们在故事接近结尾时以不同方式展示了自身的瓦解,给读者带来了惊喜。这种突如其来的瓦解让故事充满了浓烈的荒诞感。
最后,故事的结尾往往包含隐喻,不仅仅是展示博物馆、奥特曼和狗这些表面的元素。这些故事探讨了艺术妥协、偶像与责任的挣扎,以及角色置换和诺亚方舟的意象。如何解读这些隐喻也是构成荒诞感的重要因素。
总之,这本书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和元素,成功营造了荒诞感。从第一人称视角的观察、朋友的消失、主角的自毁倾向,再到结尾的隐喻,每个步骤都为荒诞感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