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第一遍,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想法。同时,我也看了其他人的评价。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是以新怪谈为载体的自我哲思。有人说作者有一种不顾读者生死的执拗感,我觉得这很有趣。我个人的体验是,不知道是因为故事源于影视构想,还是因为作者喜欢漫画,总之,文字呈现的方式非常视觉化。大篇幅的场景描写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果可以将其视觉化(无论是影视还是漫画),冲击感会更强。我认为这个故事最适合的形式不是文字,但最终以文字形式存在比夭折要好,可能这也是作者的执拗之一。我觉得每个故事在前期铺垫方面有些拖沓,稍微有些折磨,但是一旦情节冲突爆发,后期就变得很精彩、吸引人,并激发了我的灵感。文字细节很充实,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夹杂着一些出乎意料的幽默,让人感到蒲熠星。翻到封底,看到了一个带有引号的自传,我和朋友聊天时戏称这是他写给自己三十岁以前的梦的传记。我觉得这有点自嗨,但写作本来就是自嗨啊。我读到一半时,最大的感触是封面上被划掉的那句话“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句话时,与没有被划掉的“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进行了对比。我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前者是一种东亚式的道德绑架,但看完后我觉得不只是这样。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为了让我完成任务而存在的,这个世界以我为主角,而我渴望自己是特殊的,不平凡的。我认为这句话有双关意味,或许还有更多含义。我很喜欢。最后这行字被划掉了,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否定,而是一种和解。我并不是世界的主角,世界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但没关系,我可以成为你我想成为的任何人,我依旧是特殊的,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关于灯绳的拔插越来越无法控制是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听到的观点,我也很喜欢。如果不去寻找自我,自我就会变得无法控制,而被世界所扭曲。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后期对司机大喊反而感到内疚,盲目对待小孩的行为也显得过激了。温和是很珍贵的。重复、矛盾和无意义会消耗掉这种情绪的耐性,直到他最终找到解脱,回归到森林的宁静。不断出现相同面貌的人是不同的人,而不同面貌的人是相同的我。学姐之所以明亮而清晰,是因为她拥有“未来”,有对未来的希望。而“我”则没有。我渴望学姐那种对未来的明确了解。最后一章,我出生了,脐带是最后的纽带。这本书没有明确给出答案,这就是这本书的答案。最后,有个无关紧要的巧合,为了写这篇读后感,我打开了曾经很久未使用的写作软件,惊讶地发现我很久以前居然还写过一个风格类似的新怪谈意识流小说的大纲和片段,然而早已被我遗忘。也要谢谢这本书和我对它的喜爱,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其他的事情就留待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再说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