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终于有机会可以再出去玩了,所以下午去图书馆翻了几本书,提前做做功课,了解一下京都的风土人情。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描述留学时银阁寺附近上下学的道路建立出空间感,那种极致的细节,将一座城市铺开在眼前。
在第一节,就体现出了语言温柔和细腻,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记录,值得学习:“上学途中,骑车路过花树下的心情,与特地来赏樱的人肯定不同。很想停车看会儿花,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快就骑过去了。等到走到僻静的吉田山中时,又想,明天一定要多看会儿,不然都该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阅读兴趣的原因,中国很少见到有描述自己读书生活的这种书。我在想,不同地区的学生们如果抽时间写一写自己的生活,能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吗
说到细节,书里完全没有写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这些地方。细节藏在简单的句子里,宗忠神社脾气不太好的白柴犬,没有多好吃但味道很温柔的金平糖,京都吃不到新鲜海鱼只能吃瘦海鳗和鲭鱼,真如堂树荫下读书唯一缺点是有蚊子。“真正的京都人,或许以淡淡的一句我连某某地都没去过呢表达自己长居于此的身份,和自家风景被游客打扰的遗憾。”
对于艺术,里面提到了竹内栖凤,说中国人看日本绘画,总难有好评,因为日本画与中国画太像,离不开模仿二字。浮世绘、枯山水等若无西人的热情,大概也不会有现在都潮流。而漫画是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没有比较,“便也爱的毫无保留”。不过我搜了一下,感觉画还是挺对我胃口的,他的狮子和鱼都挺精神。
另一个文化相关的点是,大家初来,太注重在“不同”中努力寻找“相同”,包括周作人。而批评了解文化的不同,才更有意义。比如日本为什么走上军国主义,为什么战后更多的思索本国人的苦难,以及核污染水的倾倒,不是简单的一代政客就想出的昏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