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记得波伏瓦是谁,但是你一定知道那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就会对这位女士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
波伏瓦于190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她的一生可以说不幸也可以说是幸运,不幸的是她经历了一战二战,动荡的社会背景吞噬着时代下的每一个人。苦难并没有击溃波伏瓦,而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就发布了自己的“个人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这样的经历让她更加深刻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
1944年德国投降,巴黎解放,这是波伏瓦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世界和未来再次呈现,我们投身其中。”
波伏瓦与中国也有一段小故事。1955年周恩来先生在万隆会议上向世界发出邀请“到中国来看一看”,这吸引了大量的西方共产主义以及左翼人士,其中就有波伏瓦。波伏瓦在1955年2月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希望和萨特一起去中国的愿望。
波伏瓦在前往中国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她直言对古代中国不感兴趣,更加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她和萨特一起前往中国,长达四十五天的旅行让她对当时的中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之后发布了一本有五百多页的著作《长征》,客观理性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她虽然清楚这本书也许“明天就会过时”,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书写。
波伏瓦的一生颇为坎坷,但她一直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理念挑战陈旧的观念。或许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到波伏瓦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看完这本传记的时候,她让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社会、哲学还是文学,总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难怪法国总统密特朗曾经评论道:“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出人头地的作家群中的一员,是划时代的前锋。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和她的斗争导致法国及整个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