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出发去九江庐山,计划待4晚5天。临行前翻看了基本有关庐山的书,总体而言,方方的这本书最优,兼具历史/背景/内容等多方面,特别是牯岭的历史,结合以下几个背景: 1)外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传教士多为欧洲人; 2)欧洲特别是西北欧气候偏冷,因此到中国不适应,多想寻找cooling之地,牯岭镇就也由此而来。我想莫干山避暑别墅群等地也是如此; 3)甲午战争战败国弱导致999年的长期租赁,实际却按租界使用。等等,脉络清晰,并可推及同时期的同类现象。 4)空想社会主义和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建设理念。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庐山,数胡适的为深远:
胡适《庐山游记》: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 (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但我看(暂未看到,只能思)庐山,按百年尺度来看,这何尝不是百年一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