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的确如上野千鹤子在后记中预料的一样。男性读者和女性读者都不会觉得舒服,而创作者本身也经历了痛苦的表达过程。女性主义一直受到太多误解,尤其是从男性视角来看,厌女症同样是一种束缚。男性的反应可能是自我否认、身体蔑视甚至酗酒等自我毁灭行为,都是对自己的厌恶。他们一生都围绕着远离男性群体标准的恐惧和痛苦而存在,这种心理装置仍然源于厌女症。
在上野千鹤子的理论中,她使用的许多词汇日常而令人震惊。她提到女儿只是“长着女人面孔的儿子”,一生中要同时面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和负担。当照顾父母的角色从儿媳转变为女儿后,许多女儿不得不忍受照顾父母却没有得到儿子照顾的命运,这是一种令人哀叹的事实。我们不自觉地可以看到多少亲人、朋友和家庭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权益和责任错位的情况,"守墓的女儿"成为一代代女性在家庭中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这个词闪烁着一种枯败和腐朽的意味。
确实,一直以来,文化的沉重负担都压在女性的肩上。"女人味"本身就代表着忧伤,无论是女性精英、女强人还是魔女、乖乖女,都是女性对身份和自我挣扎的表现,也是与厌女症纠缠不清的体现。历史和文化并不会因为时代潮流的变迁而发生太大的改变,一直都如此。因此,未经审视的人生并不值得一再重复,常常隐藏着一种强加的权利、落后和腐朽。省察时代困境才是有意义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