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对作者和作品背景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我看了这部戏剧。在前言中,奥尼尔写道:“献给我的妻子,我明白了奥尼尔想表达的不是那种酸酸甜甜的爱情,那种永不磨灭的承诺,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相互容忍和煎熬的一种“永远在爱与痛的边缘纠缠”的爱。
戏剧中的泰隆一家四口,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典型。玛丽是昔日的富商千金,拥有姣好的容貌但也很娇生惯养。她爱上了一个不被看好的话剧演员,年轻时是纯洁无暇的修女,但现在却瘾吸毒品,说谎成性。泰隆是十岁丧父、出身低微,颇有才华但也很吝啬,醉心于饮酒。詹米深陷声色之中,并践行波德莱尔的方法论。爱德蒙忠实信奉尼采的世界观,消极悲观,认为生活没有欢乐可言。
奥尼尔在这个四口之家探讨了几乎所有感情的可能性,不论是爱情、父子、母子情还是兄弟情,都指向同一个词:爱恨交织。从泰隆和玛丽的爱情来看,当初的一见钟情,心灵相通,你情我愿,到现在只剩下无尽的后悔和互相埋怨。就像《婚姻故事》和《革命之路》里的夫妻一样,无论当初的相遇是多么惊心动魄,爱情里轰轰烈烈的成分也会在平平淡淡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里被磨灭。如果问婚姻对爱情是否有什么促进作用,答案是几乎没有。如果非要说,那可能就是婚姻使得人们以合法的方式将爱情过渡为亲情,此刻两人之间便需要责任感和道德感来维系,而不是爱情最初的激情。然而奥尼尔对爱情和婚姻也并非绝对的悲观,有时泰隆和玛丽之间还有温柔。
从母子和父子的关系来看,两代人之间分明有很大的鸿沟。在价值观上,兄弟俩讨厌父亲一毛不拔,父亲呵斥兄弟俩出身太好,不知赚钱的不易。詹米作为家里的浪荡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爱德蒙也与哥哥立场相同。然而当父子俩敞开心扉,倾吐心事,他们突然发现,代沟虽大,但也并非不可逾越。
最后,从兄弟俩的关系来看,似乎在所有的家庭里,只要有兄弟姐妹,就会有比较,有竞争,有冲突,有嫉妒。在母亲明显偏爱弟弟的情况下,哥哥对弟弟的态度有嫉妒,愤恨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兄弟之情,血浓于水,在戏剧的结尾哥哥向弟弟吐露真情:“你要对我有点防备之心……即使我十分恨你,但我更加爱你。”
四口人互相爱着,却又互相折磨着,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着。到这里,剧中很多情绪的转折和突变就不难理解了。
有趣的是,在戏剧中波德莱尔出现了好几次,作为颓废派的代表,波德莱尔成为了两个年轻人的偶像。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事实是,通常情况下青春并不意味着活力和热情,而是迷茫、焦虑和痛苦。虽然表面上泰隆对波德莱尔和尼采那一套悲观的哲学厌恶至极,但实际上却践行了与波德莱尔一样的世界观。这个家里有清醒的人吗,或者说我们每个人不都是生活在雾里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