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喜读·第14册:《不知归处》,乔治·普罗尼克[美]著,三联书店出品。
《人类星光灿烂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两部文学作品,以及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致敬了斯蒂芬·茨威格这位奥地利作家、诗人、传记作家。然而,在一本名为《不知归处》的茨威格晚年流亡岁月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我们熟悉的茨威格不同的形象。
茨威格对作家余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读到余华作品时,他感受到了久违的阅读激动,仿佛遇到了速效救心丸。茨威格善于描写人的境遇和人生的不可知,这让他倍感亲切,赞誉茨威格为“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而引起了我对茨威格的关注。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他在自由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成长,享受着太平盛世和优渥的家庭环境。他从写诗开始,并出版了诗集,环游世界,为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然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他经历了一战后的高峰,创作了许多名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茨威格多次被驱逐和流亡,度过了晚年。他亲历了文明的陨落,见证了欧洲的沉沦。乔治·普罗尼克就是通过《不知归处》这本传记,聚焦茨威格的晚年岁月,让我们亲身体验“流亡”的失去感。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战争又来临了,比以前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来得可怕,范围更广泛。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又开始了。”这场战争象征着苦难和悲痛,与席勒广场上席勒塑像底座上的青铜浮雕一样。茨威格回顾了他的过去和世界,以1941年完成重写的《昨日的世界》为节点,展现了他的经历和世界。
茨威格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战争吞噬了他的家国奥地利,他与家人成为流亡者,与母国的一切相关的事物都消失了。在这段经历中,作者通过茨威格的书信、传记等资料揭示了他的行为和变化,深入探寻了他精神世界的改变。茨威格对故国的爱赤诚,但没有归宿,心怀希望却难以实现。
作者注重于细节来描绘茨威格,展现了他对故国的爱。我们会发现茨威格所经历的正是整个欧洲所经历的,面临着各种威胁和分裂,而人们的精神也在经历变化。尽管物质条件相对较好,茨威格依然无法平复心灵上的毁灭,他无处可归,生活在世间的边缘。
他和家人流亡英国、美国等地,但仍然没有真正的家。无论环境多么优越,他仍然无法找到内心的安宁。他一直抱着对故国的希望,但最终遭遇了巨大的失望。通过乔治·普罗尼克的描述,我看到了茨威格尚存的理想,看到了他在错误中坚持并最终选择了在巴西彼得罗波利斯与妻子一同自杀。
尽管《不知归处》是一本传记,但它具有很强的阅读性。与以往的纯描述不同,它更多地呈现了茨威格经历的精神冲击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这本书让我们思考当前的种种世界问题。茨威格所经历的崩塌与他早年的生活和环境形成了对比,也与他敏感的创作者内心世界有着区别。他在流亡的道路上身心崩溃,无法控制。
(注:以上内容是对原始文本进行了修改和排版,以提高可读性和流畅性,并非原始文本的直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