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与电的交织中,在暗与影的碰撞下,我们视听,我们感悟。构想创作、拍摄制作……电影人将艺术直觉超越固有的理论常识,捕捉生活的细节,把握智慧的火花,讲述心中理想的故事,将情与理、形与神结合,为一个时代留痕,也为未来创造丰富的“艺术品”。好的电影作品是令人崇敬的艺术,电影人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更是令人敬重万分。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分为“访谈”和“文选”两个部分。从顾春芳老师无比感性的序开始,就注定了这本书“怀旧”基调。读完,如同沉浸式观看了一部泛黄而极有韵味的纸上纪录片,又好像游览了一座古老而沧桑的电影博物馆。
电影是生活的延伸,从蓝天雪地到浩瀚星空;从人生百态到鬼怪奇谭;从黑客帝国到赛博朋克,无论是切切实实的现实生活,还是光怪陆离的奇特想象,电影不仅给了创作者们展现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途径,也给了观众们一个开阔眼界,欣赏美的机会。《一个家族的电影史》,探讨一个家族的电影人,如何在电影艺术的这条路上,将心象转化为形象,将个人化的探索转化为个性鲜明的作品,并以此为催化剂,激发出集体的心志。在黄佐临先生《我的写意戏剧观诞生的前前后后》一文中,看到这位电影大师的初心和追求;在《萧伯纳赠给我的纪念品》一文中“他必须本着他的自我生命,独创一格”,又能看到黄先生在追求艺术、追求美的道路上的求知欲和求真心。第四代导演黄蜀芹,以女儿身份写出朴实而情真的《我的爸爸——黄佐临》,所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光环环绕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而是生活在当下的平常人,即使是在特殊的时期,艰苦的岁月中,也能笑看人生,坚持理想,追求美的细节;他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无不浸染着如罗曼·罗兰“认清生活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他自律、严谨,在日复一日地追求探索之外,还时时不忘反求诸己,寻找文化承袭中所具备的特色,转化在创作中,形成匠心独运的素养与特质。他的情怀和“我的爸爸——不断奉献自己的人”是一级编剧黄海芹三千字的《我的爸爸》中清晰的表达。在读者如我看来,亦如是。
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AbelGance,1889—1981)说过:“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黄佐临之孙、导演郑大圣在访谈时提到:“生活里有太多的极具戏剧性的时刻,如果没有主观上的影像记录或者说影像建构,可能就这样白白流逝了。”“历史之于时间,犹如倒影之于河流,能够留下并且值得留下的历史和记忆,总是那些极富意蕴的时刻”。或许,这就是“画面的灵魂”所在。
读郑大圣《不能知觉与否,历史总会潜入未来》一文,在他冷静而犀利的文字中,不由产生极大的共鸣,之余又代入一种悲凉之感。“所以我想,这真是我的拙见,最基本的一个感怀——我们首先要知道,才有资格、才有能力、才有准备进入未来。”我想,这也是他通过影像建构不让“时间白白流逝”最朴素的动机,也是这个家族所有电影人的使命所在吧。
或如《思想问题》斯特林堡式的表演主义,又如《假凤虚凰》结构精巧的现实主义,到《青春万岁》抵挡不了的时代感和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