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历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老师苏格拉底和学生或他人之间的对话录;《论语》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可见,无论是传道还是解惑,对谈本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了解彼此的性格和思想。本书因涉及到对谈人物领域较广,从读书、诗歌、小说到旅行、运动到创业,从为人处事、家庭教育到人生理想和价值等,感触颇多。
以下,主要从三方面谈谈书中所有大人物的一些共性。
1.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可能我们会想到守护敦煌一生的樊锦诗,其实,读完本书后会发现,这是大多数在某领域杰出的人物的共性。小到未上过大学、活在底层的农工:患脑瘫的诗人余秀华,只觉日子烦闷,喜欢以文学诗歌解乏;常年做爆破矿工的陈年喜,几十年坚持读书写作。大到舍弃荣华富贵的名牌大学学生:回农村建设家乡、退休后继续做公益的陈行甲,或种地以发展有机和生态农业的石嫣夫妇。所以,兴趣是什么不为功名利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并且感到欢喜。我们能否像他们一样,找到它并且全身投入确实难,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小人物是一群一群的,但大人物却是一个一个的。
2. 活出真实的自己。热爱是前提,能否坚持,不为钱权或社会上种种道德评判等干扰,才能活出自我。对于本是爱读书之人最后创办出企业的大人物,如樊登、罗振宇、刘润和李国庆,包括本书作者,稍微熟悉一些。由于自身对旅行的热爱,所以对郭建龙和刘子超这两位旅行作家采访的印象更为深刻。文化旅行,甚至是长期深入当地进行半定居式的考察,文字的感染力之强是我心所向。
3. 过不平凡的一生。最近同时在看《软技能》这本书,第一篇便是万维钢的“如何成为大人物”,里面有这么一句话:“野心,是你为了赢,放弃了什么。不是让你放弃休息时间或者放弃亲情、友情,而是你得放弃平庸。”很受用。磨难是一道光,思想自由、人格独立铸就了我们的强大。桑兰如如没有经历17岁那场意外,那么现在的人生也许是一名优秀体操运动员,或者可能成为普通人骄傲的奥运冠军。但不幸降临时,她拖着残疾的身体能考上北大,过上如今美满的家庭生活,激励了许多人。陶勇如果没有经历那场暴力袭医事件差点丧命,也许今天只是医院里著名的眼科医生,不为众人熟知。但如今,他成为一道光,不仅让病人们看到希望,并且在该领域持续做出贡献,包括出版书籍,做公益等。
此外,本书访谈时,推荐了许多书籍,有兴趣可翻开书籍具体查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