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动物爱好者,这本书对于对动保工作有“滤镜”的读者更有帮助。我没怎么看过这样的叙事角度,在于: 一群公务员的职责和自我良知的冲撞。
先介绍一下书中这个机关单位,“动物爱护中心”、“动物之家”,最开始叫“动物管理中心”,是在新所长的改革推动下才改的名字。但职员的日常作业之一从来没有变过:将遗失或被弃养、一段时间仍无人认领的收容犬进行扑杀。
扑杀的过程着墨不多,但光看“毒气室”三个字,已很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执行者们:他们并非暴力分子,有的从小对动物的兴趣超过人,有的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毕业,有的由兽医等职业转入,无一例外地有社会责任感。他们抱着“改变,哪怕一点点”的心来到这里,一边忍受自己对动物的圈养或杀戮,一边看着法律制度的僵化、政府预算不足和内部人力有限,具体的人的死板、不还有工作的天花板、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另一个更理性的角度,这本书以熊本市人十年努力为例,指出日本当下的流浪动物问题在哪里。有些“冷知识”,如“保护”机构的扑杀业务比保护业务多得多,动物摄入毒气后死亡时间与体型有关,还有,大多流落到这里的动物不是真正的“流浪”动物,而是被主人主动弃养的。动物饲主的不负责任、常识缺失,有时候是对这些动物的间接扑杀。真正需要的是政府方、基层工作单位方和动物饲主方的共同努力,让不同立场的人的实践落在同一个大方向上。
而我喜欢这本书因即使这么沉重,它还是有一个热血的日式故事底色在。这家动保单位的公职人员们还是着力于行动——改变不了法条,那就争取减少扑杀量,想办法提高返还率,做科普。并非没有一点成效。个中感触,也太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被绝望感侵袭,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即便如此,还是会发生一些令他们稍微涌出希望的好事,使他们勉强维持心灵的平衡,继续这份工作。”况且,真正的动保之心在机关单位、行政单位以外的地方去实现,也不无另一种可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