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传记可以而是关注她所成就的事业。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讲敦煌的事业讲得多,讲个人经历讲得少,个人经历是依附于这个主题。
这本书提出研究敦煌,要从佛教文化的环节入手。以往的研究,这方面做得不够。确实是,敦煌研究更主要从考古、绘画、历史方面入手,真正从佛学方面入手的,关注得不够。有多少人知道经变画与佛教经书的渊源呢?
从樊锦诗的语言,在介绍敦煌时,也借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比如她说未来抓不住,过去已过去了,人能够拥有的就是当下。要研究敦煌文化,不能不受到佛教的熏染,这也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其实应归结为,我们如何看待佛教及其思想遗产。
段文杰提出了敦煌临摹的理念和方法,临摹前需要读大量文献,需要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他指出张大千的临摹,弊病在于在敦煌呆的时间太短,还不足以抓住敦煌壁画的神韵和精髓。以前不知道张大千临摹哪里不好,这里总算说清楚了。
临摹不允许画家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深入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情境才能做到不走样,才能完整抓住古代画匠的表达意念。
我曾经在北京、成都看过敦煌临摹展,又两次实地入洞观看。我感觉,临摹展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入洞观看,入洞黑乎乎的,只能呆15分钟,人声喧哗,啥也看不着。我觉得敦煌艺术,只能靠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临摹才能传承,才能为公众了解欣赏。段文杰提出了临摹的三个标准,最后一个标准是不低于当时画匠的绘画水准。这是很高的要求。当然,绘画技巧好只是一方面,另外还需要研读历史。
数字化展陈没有质感,但可以让研究者观察到细节,作为情感打动来说,数字化不如实实在在的颜料、画布有情感厚度。
这本书谈到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一浪一浪的开发欲望与文物保存的搏斗,我都为敦煌捏把汗。珍贵的东西也会死于人类的短期欲望,竭泽而渔,卖光吃光,有些人不正想做王道士没做成的事吗?
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住心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