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一本书!在计算机时代,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拼音再选字,很少考虑中文在只有打字机时的情况(而实际上,中文打字与英文等不同,不是“所打即所得”)。然而,竟然有一本专门讲中文打字机历史的书,实在是很新奇(起初还以为是单纯讲汉字发展史)。
全书以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入场排序方式切入,对按笔画排序至少不会觉得奇怪。但没想到,站在字母语言国家的一些人的角度,这类排序实在难以想象。阿美利卡网友怀疑电视台拼接篡改了入场顺序,把阿美利卡放在后面就是为了让观众多看一会儿,真的笑到。因此,国际奥委会的“按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的普适性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最早的雷明顿打字机得出的结论是,中文不行,从没有中文适用的打字机领域将汉字驱逐出去,从而实现其“普适性”。让语言去适应技术,而不是反过来,这点很可笑,却又很常见。因此,国内也产生过废除中文全面字母化的观点,包括钱玄同和鲁迅。
然而,还是有中文打字机被陆续发明出来,不管是出于传教还是爱国的目的,包括常用字、拼写和代码三种方式。这些讲解都很有意思,增添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常用字,真的会有人去研究一本书里字的使用频率,由此来设计中文打字机的常用字盘。与此同时,字盘里也会有发明者自己的考量,比如宗教和政治等。拼写则失去了中文书法的美感。而代码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中文在莫尔斯电码里,只能以“密文”形式存在,没有“明文”的可能性。
林语堂居然还是个发明家,他发明的打字机涉及到了输入和输出。虽然原理有些难以理解,但总之非常厉害。可惜的是,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打字机的大面积进入,还是抗美援朝时期中美关系恶化,都导致了林语堂的打字机失去了资助和市场。
五六十年代打字员自创字盘也很有意思,可以说是打字机时代的“预测文本”,算是今天输入法预测的雏形。然而,自创字盘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但它的根源来自于当时需要用到打字机的文稿的僵硬和刻板。
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点,比如当时打字员大面积是女性。每一章都有超级丰富的尾注(史料)。很多打字机都没有保留下来,真是很可惜。
后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那么好看。书的装帧、排版和字体都很舒服,我很喜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