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对工作有帮助的书中,对我最有帮助的是《共鸣写作》。这本书涵盖了各行各业对表达和写作的需求。无论你是销售,需要说服客户购买产品;还是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加入易懂的表达;亦或是商人,需要了解市场和受众喜好;还是编辑,需要写出通俗易懂又有传播力的文章等等。这本书所讲的,基本都有涵盖。核心就是要让观众共鸣。
作者在《纽约时报》社会评论版的编辑部任职时,经常阅读各种各样的稿件。他发现很多文字语句精彩但观点平平无奇,或者观点新奇但措辞晦涩难懂,难以吸引读者。他自己通过巧妙地引用自身经历与观点产生关联,形成变色龙式的写作,在与人交流时也常用这种方法来拉近关系。
说服别人的技巧在写作和演讲中有相似性。建立新的对话时,我们需要倾听对方关于自己的信息,了解他们,才能让他们愿意听我们的话。我们要说服的不是自己,而是对话的人,过于自我表达会忽视需要倾听的对象,形成封闭的自我对话。
当谈论不同观点时,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因为他们固有的认知。此时我们会说出各种理由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不要试图影响那些不同意我们观点的人。倾听需要保持尊重,学会共情,关注感受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争吵。争吵只会加剧双方各自的自我对话,无法融合,无法共情,也无法说服。
我们的道德观决定了对世界的理解。要理解人们的道德观,尝试装着他们的道德观,我们的观点才会更容易被接受。
在信息时代,文字浩瀚如海,所有的信息都在争先夺得关注。差异化的表达,找到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读者制造惊喜。用具体的写作给观点变得生动,像作者一样引用自身经历来讲故事。只有事实没有故事的表达将空洞乏味。
虽然事实很重要,但并非魔法。由于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利用故事和情感来给事实和表达增加说服力是必要的。但要记得尊重事实,错误的事实处理不当会形成反噬。
写文章的人有时会因过于投入而忽视了注意事项。尤其是学者写论文时,专业术语很多。我们在演讲时不能用观众不懂的专业术语,要放弃那些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修辞,文章会更明朗。最后形成的文章即使再华丽,也不能过于冗长,大胆地删减,直至合适为止。
相信这本书能让我的沟通与表达更胜一筹,带着这份决心出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