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回本《平妖传》的形成与宋元时代“说话”伎艺及宋元话本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南宋末罗烨编《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列宋元话本种类与篇目,《平妖传》主要以妖术类的话本“贝州王则”为原型,同时还融入了其他类别的话本内容。尽管在现存的宋元话本篇目中很难确定罗烨从中提取宋元话本的比例,但从《平妖传》的体制和所使用的素材来看,已经有很多承袭了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一家的内容。二十回本《平妖传》是按照“神魔小说”的形式撰写的。从内容上看,它吸取和继承了宋、元以来关于王则起义的历史记录、民间传说、小说故事和在某些笔记小说中见到的神异故事,进行了融合和整理。后来,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进行了增补和改编,形成了自明末以来流传的四十回本,成书于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平妖传》是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中仅存的两三部可以确认产生于16世纪中叶以前的作品之一,它以写农民起义为背景、以描写妖异为核心的“神怪小说”,具有开创性的特点。因此,它是研究中国白话小说最初阶段的一个最好的例证,也是了解中国早期口语方言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又是一部富有强烈喜剧性特点的小说。《平妖传》的语言流畅、明了如对话,也是值得注意的。后来有一些人效仿《平妖传》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些以描述神异为内容的小说作品,因此它成为了这类小说作品的开创之作。明、清两代以“平妖”为名的小说作品就有数种,这些作品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属于神魔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后又有冯梦龙增补版本。小说讲述的核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该小说前三十回描写了圣姑姑、蛋子和尚、胡永儿等修道的行动,扰乱了人心;后十回叙述了风州王则和永儿夫妇的造反,以及文彦博得到“三遂”(马遂、李遂,以及由蛋子和尚化身的诸葛遂智)的力量来镇压他们。作者将农民起义描绘成邪恶和妖异,还称王则和永儿是张昌宗和武则天的转世,残暴而好色,并进行了极尽诬辱之能的描述,这是由于受到封建正统思想和错误立场的限制。但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云、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