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我从少年时就极喜爱的诗人。他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有梦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些婉转缠绵的诗句,曾写满我的摘抄本。
成年以后,我更喜欢读他自伤身世、感慨时事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比如:“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最近读了青年作家纪云裳和邢超的《李商隐传》,对诗人有了更详细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全书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生大事件为纬线,以诗歌为载体,诗意地讲述了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解读他进退失据的命运之路,以及缠绵悱恻的情感世界。
如果我们纵观古代诗人的人生和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过得比较“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肉体的、现实的,比如贫困潦倒,体弱多病,也可能是精神的、自我的,比如怀才不遇,感情不顺,残酷的社会现实与纯粹的理想世界的冲突。这么一看,好像诗人就格外倒霉一样。
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也许同样的人可能很多,但是没有名气的普通人,自然早就湮灭历史的烟尘中了。二是,诗人本身大多是心灵敏锐,情感丰沛之人。对这样的人来说,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无论是肉体的痛苦,还是精神的摧折,其感受往往要比他人更强烈。三是,诗人们秉卓越之天赋,能将这种种痛苦感受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的深切共鸣和同情。
历史上著名的“倒霉蛋儿”,“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李商隐的一生,似乎一直在幸和不幸之间徘徊。一方面,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受到有才华的族叔教育,青年时拜得名师(宰相门第),得中进士,联姻豪门,妻子知书达理,琴瑟和鸣。另一方面,父亲早逝,家道中落,10来岁就要背负起家庭重担,因为婚姻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有心报国却沉沦下僚,夫妻和美却早早痛失所爱。
而多情而重情的李商隐,面对进退失据的人生,面对理想的破灭,党争的残酷,爱人的早逝,其压抑和痛苦自然要放大无数倍。如果他不那么执拗,如果他能够“现实”一点,如果他能够稍微“随波逐流”一下,也许就能过得很好。可惜,他不是。于是他只能在泥地里挣扎,在痛苦里煎熬。于是有了我们熟知的义山诗。深婉,真挚,缠绵,迷离,醉人。让一代代读者为之感动。这是李商隐的不幸,却是读者的幸运。难免令人唏嘘。
就像李商隐写给同时代诗人杜牧的诗云:“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其实这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