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高中课本上那个有名的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吗?看完本书,你也许会觉得:既非风动幡动,亦非心动,而是风吹幡动,唯仁者之心才跟随而动!
在当今高科技充斥人类生活的时代,个人自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挤压。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可能,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个人自由。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科技的客观实在为真就是正确的吗?我们还能信什么?
《真实与虚拟》这本书探讨了真实性的领域,包括个人真实、社会真实和科学真实。在高科技的影响下,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我们似乎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所束缚。这引发了对科技客观实在为真的质疑。书中指出,科学真实的扩张并不涉及主体,无论是神经科学研究还是人工智能发展,都无法揭示主体的本质和意识的涌现。因此,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才是主体自由的前提。
科学的真实性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受到了挑战。我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当对象依赖于主体时,客观对象并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受控实验的可重复性来判断实验对象和相应的性质是否为真。这表明“普遍可重复的受控实验为真”成为了判定科学真实的基础。这一基础比“客观实在为真”更为基本,也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
既然科学的真实性也存在疑点,那么在这个科技主导的世界中,个人自由的机会仍将继续存在。《真实与虚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科学真实并不是唯一的真实性,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同样重要。个人自由的扩张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必定限制个人自由,而是因为人的主体性自身的退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个人自由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科技主导的世界中找到个人自由的机会。
真实性的领域中,以人为中心的真实性才具备意义。不仅科学以人为中心,整个人文和价值体系都以人为中心。人拥有选择符号(语言和数学等学科)的自由,并用符号来表达自己和世界。受控实验和拟受控实验的基本结构都是主体给出的,这是主体判断自己和对象真实性的根据。离开主体,外部真实的世界失去了意义;同样地,如果没有真实的世界,主体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真实性的哲学中,真实性同时规定了主体及其面对的真实世界。
科学的真实性并非绝对,他也需要与人这个主体结合才会获得意义。科学以人为中心,人文和价值也以人为中心。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我们仍然需要相信人文和价值,它们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指引。一句话,虽然风动幡动,但仁者心动才让一切有了意义与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