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经济学的看法,主要起到了敲响警钟的作用。作者认为,经济学之所以得到认可,是因为人们需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所以需要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规律提出解决方案。但很有可能,现在越演愈烈的通胀形势正是之前解决失业问题的后遗症。也就是说,之所以人们看重经济学的原因是因为之前经济学家的过失,现在需要亡羊补牢。
承接之前的复杂现象论一文中的观点,作者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两种科学领域的研究模式根本不同。如果盲目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形式,对于经济学来说可能产生致命的错误。此外,有些研究只关注可量化的变量,不遵循客观事实,只为了得出结果而进行研究。社会科学中的最小单位所包含的变量信息比自然科学复杂,很多变量无法量化统计,对于不能量化的变量只能做特定假设。通过数据分析无法得出完整的作用途径,甚至无法保证准确性。市场秩序天然形成,无法观察到每个行动者的所有信息,也不知道市场的具体作用机制。所以,作者质疑如何判断市场运转问题并给出建议。
古典经济学认为需求影响供给进而影响就业,尽管在统计学上得到数据支持,但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作者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国家农业发达但高科技产品欠缺,鼓励购买消费粮食并不能明显增加消费量。鼓励消费高科技产品可能导致大部分消费来自进口,对本国的产业结构没有短期影响。即使长期条件下进出口贸易会吸引更多本国企业进入该行业,但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转型是耗费时间和投资的长期过程,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技术研发使得进入壁垒更高。
作者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和资源配置不匹配。当额外发行货币流向某个行业时,一方面会引起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当投资停止,资源会继续流出追寻其他有利润的行业。
作者谈到了统计学的作用。虽然统计学只能得到数据的相关性,但它可以增加理论可能性,帮助经济学的理论成熟。统计学分析可以加速理论的产生和成熟,节约试错的成本。但过于迷信统计学的作用只会忽视无法计量的重要变量。
总之,经济学对实际有限的作用,不能改变已经发现的经济模式。鉴于经济学取得的一些成绩和面对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们需要更加慎重对待他们的预测,因为经济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官方政策会影响到市场上每个人的决策。
关于人类的行动和秩序,作者认为社会结构既不是纯自然的也不是纯人为的。市场的行为是由组成市场的每个个体的行为决定的,但每个个体的行为选择并不是出于刻意的意图。市场自发形成某种秩序是因为每个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但这并不是刻意规定的。市场制度是多年自发形成的,淘汰了许多竞争制度,高效和优势成为遵循的市场制度。法律是建立在人类自发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上的,而不是人为创造的。法律不断修改,不存在完全正确的法律。法律之前,存在的是经过多年磨合最终形成的行为准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