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一部经典都能够从中记起一句经典语句。比如,孔子的《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庄子的《逍遥游》中也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为鹏。”孟子的《孟子》中也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即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传世经典《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正如余世存在《老子传》新版感言中所写的,对一般读者来说(包括尼采和卡夫卡这样的读者),《道德经》的每一个字都容易理解,但整体的意义却难以理解;《老子传》中的主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的文字密林或海洋却让人望而生畏。
细想之下确实如此,与孔子、庄子、孟子等文学大家的作品相比,其他人的作品的意义虽然深远,却能够从字面的意思中窥见一些含义,而老子的《道德经》却只知道其中的个别字句,难以究其意义。
余世存的《老子传》以通俗的语言,将趣味性和故事性相结合,解读了老子的世俗之道,用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了《道德经》的内涵。从开始到少年时代,从中年时期到中年的退隐,从回归故乡到隐匿身形,他用一部哲学大著来阐述老子的人生哲学。
在该时代,生不逢时是那些哲学家的真实写照。生活在一个崇尚武学的混乱时代中,他们的抱负无法实现,他们的思想无法传播。难怪老子选择西去,带着他那追求和平而不争的人生哲学隐居。通过老子的一生,作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时代,让那个治愈人心的良方重新出现,揭示了《道德经》中不迷惑、不忧虑、不畏惧的生存之道。
本书既不是一本历史记述,也不能归类为个人传记。它像一个故事,一个充满人生哲理、爱情、友谊、教育、职业道路和隐居等人物故事的作品。它是一堂治愈人心的课,教人修身养性,懂得进退,不勉强,自如地面对人生的哲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