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读毕,给9分不算多,篇篇皆是匠心之作。简要感受如下:
★饥饿高中:虽然是85后,但读罢此文的最大感受就是“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情随事迁”。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县城是普遍贫瘠的,更不消说像右手老师这样的农村家庭,温饱、打工、借钱、求学、致富、脱贫、转运……是这一代人萦绕不去的桎梏。他用细腻生动又饱含苦难真情的文字,一点一滴记录着饥饿的岁月,一字一句述说着艰难的时期,除了家庭和个人际遇外,更给读者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变迁。饥饿的不仅仅是这些为了改变命运的莘莘学子,还有从特殊日子里艰难前行的国家和社会。这是一篇忆苦思甜的文章,也是作者苦尽甘来的感念,细微之处流露出的情怀值得一品再品。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就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和今年新入学高中的同事女儿聊天感叹——高中会是一个人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果然,杜萌同学在文末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痛彻感悟得出了结论:“衡中才是真正的乌托邦,这里规则明晰,赏罚分明,每个人都有单纯的盼头。”这是一个经历了众人皆知但又谁经谁知道的女孩对人生关键一步爱恨交加的怀念纪念倾诉,也是对初入大学社会的直观纯粹的观察。拥有AB面人设性格角色的她,用矛盾的笔触记录下她与命运挣扎博弈的历程,也管窥蠡测了千千万万的衡中学子的心声。教育,百年大计,终生大事,不止2557天。
★二砂建设始末:又一篇典型的读库型文章,也许只有二砂厂的老人手和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者才会去关注掩映在高楼下的这片走向残垣断壁的时代证据。积贫积弱的年代,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既有紧密无间的报团取暖,也有互留一手的素心算计,更何况在大干快干的鸡血注射刺激下,对现实的阅读、对苦难的预计、对人性的揣摩稍微出现一点波澜就导致了二砂厂的命途多舛,就像文末提到的,“二砂项目戏剧性地以冒进始,以拖延终,走了一条欲速则不达的弯路。”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策略,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世道人心。记录历史变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前进。
★一个不得不失败的产品:某种程度上讲,这篇文章可与上期《“我想一个人待着”》媲美,文末一句“言毕,萧然而去”让林语堂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见证者旁听者,是民国时尚文学的倡导者,更是中国文化出口的先驱者,可谁曾想他竟然是着迷于汉字技术创新推广的“文艺科学家”。就像文中说的“如何让汉字更便利地适用于现代中国,是林语堂终其一生的关怀。”失败与否并无所谓,反倒是失败了越发证明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魔笛》背后的权利游戏:老六将王星老师的这篇文章刊载出来,是对逝者的交代、尊重、致敬。看得出来,王星老师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熟稔程度非同一般,用莫扎特和《魔笛》贯穿全文,也让大多数门外汉对这段权利游戏有了深探一步的兴趣。希望更多的专业编辑加入到读库写作供稿中来,丰富独到的素材资源和切入角度,引人入胜的笔法串联,会带给读者更高级的享受。
★后赵的崩溃:南通人张璟琳对两晋研究著述颇有心得,在读库的处女篇就接续转入十六国史,读来直呼过瘾!很难想象,巍巍华夏在那一百多年间经历了至暗、至恶、至乱,石氏后赵是一个血腥凶残混乱的缩影。文中提到:“在胡汉杂居的区域,胡人的汉化与汉人的胡化是同时发生的。从野蛮到文明,是艰难地向上攀岩,而从文明到野蛮,只需堕落地纵身一跃。”人性一旦被无节制、无监督、无制衡、无畏惧的欲望权力所吞噬,无论华夷文武尊卑男女妇幼,都将被裹挟进这个深邃无底的黑洞之中,生命、生存便一文不值。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史明智可增伟力。期待张璟琳老师更多偏僻入里、“触目惊心”的著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