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相当清晰、可读、易自行操作的手法介绍了许多我们时代人类理性的有趣论题。其中包括语言悖论:罗素悖论、亚布罗悖论;哲学难题:同一性问题、芝诺悖论(包括四个)、模糊性和排中律(模糊逻辑、三值逻辑),以及知道的影响(包括三门问题、突击测验悖论、双人说谎者悖论);还有无限谜题康托尔集合论、ZF公理(突破点是子集选择公理、正则公理)、连续统假设和选择公理(ZF公理+选择公理=ZFC集合论)、计算的复杂性(算法、NP-C问题、Cook-Levin定理)、图论、计算机的局限性(停机问题、停机神谕)。科学的局限性方面包括混沌系统、量子力学(贝尔不等式)、相对论。此外,还介绍了元科学的困惑:科学哲学、科学与数学、人择原理。最后,对数学面临的伽罗瓦、拼接问题和哥德尔证明进行了讲解。 其中,ZF公理到ZFC公理、停机问题/神谕、拼接问题几个部分讲得既精彩又友好。尽管原则上本书可以跳章阅读,但建议按照4、5、6、9这几章的顺序阅读。
回顾人类的思考史、哲学史、科学史,会发现人类运用理性的历史,就是在探索中、创造中不断延拓理性边界的历史。 最初,人类还是动物,在混沌中茫然跋涉。自我意识的诞生、语言的演化和社会组织的变迁,很难说得清孰先孰后、谁因谁果。但可以确信的是,“将事物分类”的做法是人类思维活跃的中心之一,为向内思考“我”奠定了基础,令事物得以建立边界、指定名称,提供了有意识地形成社群、分辨敌友的基本模式。分类与界限的关系,在神话中得到了反复阐述:盘古开天辟地,让轻而清的东西上升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为地;神说“要有光”,将光与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梵从“无”生出“有”;北欧的世界发端于一条名为金恩加格的鸿沟,将混沌一分为二……可以说,界限以及将界限两边视作不同的事物,是人类思维底层的模式之一。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巴塔耶、列维·斯特劳斯为这个话题贡献了许多精彩发言。
到了文明时代,当这个模式被人用于“思考”这件事时,哲学就诞生了。苏格拉底称其唯一知道之事是自己无知,教会人们用思考外间事物的方式来思考自身,其本身就表现出矛盾的倾向:苏格拉底究竟是知,还是无知顺理成章地,苏格拉底经常通过构造矛盾的方式来引导对话者,使其意识到自己原本的想法存在不足——这种不足构成了亚诺夫斯基写作《理性的边界》的主题:理性是一套不会导致矛盾和谬误的过程或方法论。于是,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