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开始看孔子之前,我的朋友告诉我,如果想更好地理解孔子,最好去了解他所处的历史时期。但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公和国总是让我很头疼。
然而,8月初,我整理了一本名为《孔子大历史》的书,从孔子的生平开始,开始逐渐适应春秋时期的历史。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片面的了解。《孔子大历史》这本书围绕孔子展开,所以没有涉及到其他不相关的历史人物、地点和时间。简而言之,《孔子大历史》详细介绍了孔子的“今生”,但对他的“前世”涉及得不多。
孔子的“前世”包括许多问题,比如,孔子的偶像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孔子想要恢复的周礼是一套什么样的仪式,以及孔子如何在那个时代突围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往前追溯。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套关于周朝的书籍,但我并不太感兴趣去研究周朝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我刚好有一本《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该系列每本书涉及的时代都不同),本想随便翻翻,但没想到作者杨照老师却能简单明了地勾勒出整个周朝的概况。这很好地补充了孔子思想的精神来源——他的前世。
说到周朝,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很多事情,比如取代商朝、周文王搞八卦、周朝历史特别长(800+年)、分封制等等。我这里只简单列举了一些,更多的细节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书。
首先是重新定义“天”和“人”。在商朝的文化中,鬼神崇拜很常见。这个“鬼神”有多重含义,可能是祖先,也可能是超自然能力的存在。“天”是一个具象的存在,可能是天神,也可能是天神任命的人间帝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神”服务。到了周朝,天更多地指自然规律,人的行为不再需要向抽象的“神”服务,而是要关注并服务自己。
其次是宗法和封建制度。因为周人自身无力直接管理如此庞大的领土,于是设想出了分封建国的模式。这个模式以亲属为核心纽带,将整个统治王朝串联起来。亲族的概念被强化,这也是礼的一个源头,如何在宗族活动中安排好每个人的位置和行为,比如祭祀、葬礼、聚餐等。
另外是文字。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在商朝,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巫师和上天对话,是各种鬼神仪式的档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商朝的文字属于极少数人的“密码”,其他人看不懂也学不会。尽管周朝不需要和上天沟通,但这套文字系统仍然很好地帮助他们管理如此广阔的领土(商朝是共主但无实际管理,周朝是共主+实际管理),因此被发扬光大。中文是非表音文字,这也与此有关。举个例子,在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的年代,如何达成合约合作,最好是写下来。为了确保这一代和下一代人仍然能够理解这个合约,最好使用“表意”的符号。元朝初年借用汉字表音的资料,几百年后已经没有蒙古人能够理解了。
最后是思维习惯和品质。周人崛起的地方是黄土高原。这里的农业环境恶劣,由于干燥少雨,周人不得不精耕细作、勤劳努力。由此发展出艰苦朴素、勤奋努力的品质,以及对农业技术的执着。周人依靠天吃饭,这也导致他们对天人关系的重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哲学体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