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韩炳哲的书是去年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操作台上摆着一本醒目的《他者的消逝》。主理人希望通过这本书提醒自己多倾听他者的负面声音,避免过度自恋地做咖啡。最近我的几个好友也都提到过韩炳哲,因此为了满足我的一丝强迫症,我花了两天工作日的时间在上班前读完了他的《倦怠社会》。
其中一个让我共鸣很深的观点是,“当生产力到达一定程度时,自我剥削比他人的剥削更加高效和强大,因为自我剥削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功绩社会是自我剥削的社会。功绩主体不断地剥削自己,直至精力耗尽。”
“规训社会产生了各种规定和禁令,而相比之下,自由可能带来更多的束缚。规定尚且存在界限,可以被接受,但自由没有边界,它是开放的,没有限制。”
我在一个教导我要“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乖乖女”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到大,我的作业从来不需要老师或家长操心,我总是自觉地完成。毕业后进入职场,我也带着“对自己要求高”的态度去工作,不论是与同事合作还是自己工作,我都会用“工作积极主动、负责认真、具有主人翁态度”来评价。我参加了三次晋级答辩,每次都是带着“回顾总结、思考学习”的心态度过整整一个星期的深夜。这种“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的“自由”对我来说太熟悉了,但是这种关于“自我剥削”的洞察确实让我有共鸣,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
但是这种“不断进步”的积极与“自我剥削”的痛苦,在哪里能够找到界限和平衡呢?
再来谈谈读完韩炳哲的三本小书的感受。作者的措辞有些啰嗦,很多观点在同一本书中反复讲述。我读过的《他者的消逝》、《爱欲之死》和《倦怠社会》三本书之间,作者的论述逻辑也相互交织,因此在其中一本书中也会反复讲另外两本书的观点。作者完全可以将这些概念和论述放在一本书中完成。将它们分成多本小书,看起来很精致,没有负担的样子,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焦虑社会和急躁人心的做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