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林童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公主,是国王最小的女儿,也是这位国王的女儿中最美丽的一位。她的美丽甚至是太阳见到了,都忍不住要夸两句。而小公主最喜欢的活动是去宫殿旁边的大森林里,坐在一口井边向空中抛掷金球,并用手接住。
有一次,小公主失手了,金球掉到了井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忽然有一个声音问她:“你这么美丽,就是一块石头听到了也不忍心,你究竟为什么哭呢?”小公主回头一看,地上趴着一只丑陋的青蛙。她对青蛙说金球掉进了井里。青蛙表示,可以帮她把球捞上来,但是条件是小公主要答应和他做朋友——与它同桌吃饭,同床睡觉。小公主嘴上答应了,但是内心却等着球捞上来就趁机逃走。果然,青蛙用嘴把金球叼了上来,小公主拿到球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任凭青蛙如何叫喊她都不回头。
小公主正在和国王吃饭,忽然听到啪嗒啪嗒的敲门声,门外正是昨天的青蛙,小公主的脸瞬间吓得惨白。国王了解了前因后果,就责备小公主不应该背信弃义。小公主无奈,只好将青蛙领进门来,让它坐在自己的旁边吃饭。之后,小公主“用两根手指夹住青蛙,把它带到楼上,随便放在角落里。”但是后来青蛙又要躺到她的床上好好睡一觉,小公主厌恶至极,最后忍无可忍将青蛙抓起来,用尽全力扔到了墙上。
当我以为青蛙要被摔死的时候,故事的走向却出人意料:青蛙掉到地上,竟然变化成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他站起来以后,“按照国王的意愿,王子成了小公主的朋友和丈夫。”这个转折就有点迷惑了,为什么小公主这样对待之前是青蛙的王子,当他变化成王子以后可以不计前嫌地与她结婚,难道他就没什么怨言吗?
如果去查找一下《格林童话》的创作主题就可以发现,在《格林童话》的200多篇故事中,把所有人物分成了全兽、半人兽和人三种形象。而儿童的形象,则将三种伦理形象全部包含了。这也就是说,一个故事里面出现的儿童,他身上可以有原始初民的影子,也可以有动物本真的影子。
本故事中的小公主,本来是纯真美丽浪漫的化身,当她遭遇困难时会无助,会哭泣,会表露人类或动物基本拥有的感情。而当她看到丑陋的青蛙时,一方面有求于它,一方面又因为外表嫌恶它,最终诓骗了它,这是人类所特有的狡诈。再到后来,因为厌恶和愤怒,将青蛙摔在墙上,又显露了动物的一面。小公主的形象既单纯,又复杂,她的情感既包含人性,也包含兽性。
当青蛙变成王子时,作者却没有描写王子内心的变化,只是让他“按照国王的意愿”与小公主结了婚。这就涉及到《格林童话》的两大主题:明显的善恶观和结婚母题。《格林童话》的一大主题,就是教育儿童在奇妙和曲折的故事中,了解人性的光辉与丑陋,善是极善,恶也是极恶。本故事中的王子,就代表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而他们在今天看来毫无理由的结婚,也符合当时时代的背景。
故事还没有完。小公主和王子成婚以后,要回到王子的王国,而王子的仆人海因里希,则因为王子受诅咒变成青蛙而悲痛欲绝,所以他在心脏上打了三道铁箍,以防自己悲伤过度而心碎。在护送王子返回家乡的途中,心上的铁箍一个个断裂,代表着海因里希内心的悲伤一点点愈合。“他感到十分幸福”。
在这篇《青蛙王子,或戴铁箍的海因里希》的童话中,小公主的出场占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二,但她却并没有出现在题目里,而只在结尾几行字里出现的海因里希,则在题目中与王子处于并列地位,这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故事设计的用心。他将善与恶、欺骗与原谅、背叛与忠诚,用一个小故事都刻画了出来,即便是儿童读到,也会明白故事里哪些行为不可取,哪些行为值得人们敬佩。
这篇故事,正是我最近在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