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红学对《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有众多的解释,为了使接下来的论述更贴近于普通人性的表达,本文认为通灵宝玉仅是补天石变化而成的,与神瑛侍者和贾宝玉无关,也没有后续的形质一体的说法。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并因为身上佩戴了一块宝石而被命名为宝玉。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宝玉”这两个字展开,也算是没有辜负与他一同来世的那块石头,实现了一系列预言,实现了“金玉良缘”、家族复兴等等,搭建了贾宝玉短暂却完整的19年。
贾宝玉从一开始就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他立即与世界划下了一层隔阂,宝玉自己也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可以在胭脂水粉中游戏,无人敢管束。此外,贾母对他的宠爱更加让他变得自负不可一世,任性叛逆到了极致,这是他心中的“宝玉”。因此,在通灵宝玉丢失后,他的魂魄受到了惊吓,质疑自己是否还是宝玉。当听说真宝玉的存在后,他也不屑一顾,甚至在见面后也大发脾气。此时,贾宝玉对自己的存在和过去的优越感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直到找回通灵宝玉后才真正觉醒。在我看来,通灵宝玉的存在一开始就误导了贾宝玉的人生观,进而诱发了他所经历的困境。因此,通灵宝玉是整个《红楼梦》所酝酿形成的契机,而梦醒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宝玉显现。
与书外的我们类似,打破那些被强加的固定印象,回归真正的自我,与贾宝玉洞悉《红楼梦》一样重要。正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最初的认知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小我们就被认为是与众不同的,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至少可以主宰自己。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我们给自己加上一圈光环,看着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逐渐变长,满怀兴致地接受自己的成长,接受自己身上被投射的期望。那是我们最闪耀的时刻,无忧无虑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变得平凡。随着接触事物的深入,经历各种竞争,无论是挫败还是尴尬,我们的人格认知被逐渐磨平,就像贾宝玉听说甄宝玉的存在,真真假假的世界在我们身边盘旋,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减少了对我们独特性的坚守。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血有肉,不需要为自己的平凡过度渲染,也不需要因为平凡而感到沮丧。适当忽略外界的喧闹,回过头,我们会知道自己是谁。
没有宝玉,贾宝玉仍然是宝玉。贾宝玉最终成为了一名和尚,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无论是被强加给他的通灵宝玉,还是他所必须经历的凡间历练,都不能阻止他回到最初的自我,清清白白地摆脱执着。贾宝玉永远消失了,假话或许留了下来,但真实的事情从未消失。
我们也是如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赤子之心,不要纠结于自己是谁,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压力和对个人独特性的执着。这样会更轻松,更真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