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人物。他总是在不断地踌躇,在两个选择之间徘徊。但与众不同的是,虽然他徘徊,但最终总能很快地做出某个选择,即使结果并不理想,也总是由他自己承担。很多人都在谈论他的选择,但我认为,选择本身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高加林的人生追求或信念,导致了这种选择的局面。若是高加林不因一时冲动接受巧珍的爱,若是高加林因为有了巧珍,而不那么饥渴地向城里女人示好,便不存在所谓的选择。从感情上看,他是一个轻浮、对感情贪心、没有责任感而只贪图个人享乐的懦夫。他对巧珍和城里女人的示好来者不拒,甚至很主动。他渴望异性的爱,却无法接受异性的不完美,只沉浸于和异性交往的快乐中。一旦感到不再快乐,便可以很轻易地抽身离开,完全不在意曾经的情分。对待感情,他来者不拒,贪图享乐又怕负责,只能用“——一个贪心的、没底线、没责任感的懦夫”来形容他。
从价值追求上来看,高加林处于一种迷茫之中。他自己把自己夹在城市和农村中间。他觉得自己有文化便不属于土地,却又觉得来自农村有些自卑,不算完全的城里人。他向往城市的现代化,但又无法完全摒弃农村,因为一切都源自土地。所以他的行为逻辑便是想尽量靠近城市,只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的土地。由于懦弱,他无法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选择死亡卫道。相反,他灰溜溜地回到农村。他不能在身份没有城市加持的时候勇敢地去爱那个女人,只能选择放手离开,留下一地鸡毛。他也不敢向任何人复仇,只能在愤怒时伤害自己,比如用力锄地、一夜不睡一言不发。他是一个懦夫,不是一个战士。我看不起这样的人,也不会成为他——即使我的生活也在当前的困境中艰难。
故事让人畅快。高加林因为自己的轻浮付出了代价。但是书中的这种转折或者说“报应”,总是难以让人轻信。真实的世界不可能总靠这种偶然事件来报应不爽。因此,若是真实的高加林,或许他的选择不仅不会错,还会让他一路飞黄腾达,迎来幸福人生。
书中未完待续,高加林回到农村,再次被治愈,再次陷入一种自我感动。故事就停在这里,土地第二次接纳了他,他终于又一次感觉到农民的好,以一种农村土地的治愈温情结束。但这真的是结局吗?他真的会困苦艰难地度过余生吗?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是大包干的开始。后来国家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我们都知道。高加林对城市的繁华有着一种执着的向往,而他的才华也不俗。当他再次离开农村,下海经商,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彻底脱离土地时,他会不会像两次离开土地一样,再次忘记农村和土地,对自己城里人的身份沾沾自喜呢?我无法确定。但80年代、90年代有无数高加林的故事可供参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