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走出非洲》后,我不禁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最后的最后,Denis这位备受喜爱的人意外离世。也许是因为作者与所有土著人告别,与她心爱的动植物告别,还有玻璃器皿中注入的她与做客朋友们的灵魂告别。
当初,梁永安老师在讲爱情课时推荐了这本书,我以为它讲述的是某位女性凭借努力和坚强意志从贫困的非洲走向更精彩的世界,一个励志故事。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它是一部极其温暖的、想要留在非洲的白人的温暖记录片。它记录了作者Karen Blixen从1914年至1931年在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的难忘故事。
恩贡山上的几千亩咖啡农场,书中的每一棵草木,每一个土著人民,作者房子里的每一个仆人,以及与作者有关的每一个小动物(无论是驯养的还是野生的)都在书中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灵魂。作者来到非洲,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到了零。这也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作者在恩贡山的那些年里,骑马,打猎,并细心处理着农场的经营和各种琐事。这里的人们在工业革命后没有像欧洲那样文明开化,但作者并没有把自己视为一个殖民者。她以善良和真诚对待身边的所有人,无论是仆人还是非法棚户。也许是真心付出,就能获得真心回报。在这里,作者得到了大家对她的坚定信任和绝对的精神支持。虽然她并不懂医术,但她给大家治病的情景与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给人们治病的情景如出一辙。当发生意外导致命案时,作者突然成了可以公正裁决的人(你可能无法想象,受害者和犯罪者之间竟然只用作者养的马、牛或羊来赔偿)。
如果要谈论告别,不能仅仅谈论告别本身。果然,作者谈论的都是情感、思念和不舍。与其说是因为大家舍不得她,不如说因为作者对他们每个人乃至动物的救赎。对于当时还没有开化文明的非洲土地上的老老少少,作者就像他们的上帝一样,给他们带去光明,并指引他们活着的方向。就像索马里人航海时的灯塔,基库尤人打猎时的来福枪,以及跳恩戈麦舞时老妇人们可以围着火把坐得安心一样。
最后一章是作者写的《永别》,也确实是最后一别。从此以后,作者再也没有回到她曾热爱的非洲。老人们没有跳完的送别舞,那些因为害怕索马里男人而没有露面却坐人力车来车站的索马里女人,还有在非洲多年的老友们纷纷来到车站......最后,我看着恩贡山在视线中慢慢倒退,直至消失不见。
最初,作者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爵位头衔而选择嫁人并移居非洲,但逐渐地,她被这片土地影响,也逐渐完成了自我蜕变。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也会受到作者的影响。我们的生命本应该不止于一种可能性,而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双手让它变得更加精彩。如果现在的生活方式令你痛苦不堪,让你感觉像是困在井中看天空,或者在管中窥豹,那就换一种生活方式吧。重新唤醒那些麻木的感官,勇敢地探索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只有走出非洲,才能经历那些让我们幡然醒悟的事情。只有踏上旅程,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