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新颖且犀利的视角,在纷繁浩杂的史料文本中,层层解剖李清照的创作生活。他分析当世与后代对李清照的接受变化,最终劈开后人为她套上的道德枷锁,并倡导回归到作品本身来阅读其诗词。 李清照并非神坛上的“才女”,她在文学领域有所长,但并非样样皆擅长。她有美好真挚的爱情,但也要为生活生计做较量。她的作品与男性作家一样涉猎广泛,且有她独特的细腻,她是一个才华奇绝、不甘平凡、富有胆识与勇气的女性,一位作家。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逻辑分明,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首先讨论了宋代女性创作被抑制的情况,然后叙述了李清照的创作态度、创作风格,以及时人对她的评价,并分析了评价偏颇的原因。作者还对易安的词集进行了详细比对,揭示了人们对易安词存在的“自传体”解读弊病。针对这种误读,读者常常将作者形象固化,进而凭借误读的猜想,重构词人的生活与身世,以符合人们的期望。
接下来,作者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分析了李清照的一段争议生平,即守寡再嫁离异这一段历史,并且发现了社会对于男女作家在婚嫁私事方面的双重标准。作者随后分析了李清照人生巨变后的文学创作,此时期是她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并且创作内容也多元多样,与当世批评者们的观点不同。
接着,作者分析了著名文本《金石录后序》,不从以往的角度来看待这份文本,而是将它放在家国巨变的大背景下考虑,并猜测李清照写该序的三个现实目的。然后进入了对史料的分析。在南宋至元代,多数批评者对李清照的词作才华赞赏有加,但对她再嫁离婚却大加鞭挞,试图将其塑造成晚景凄凉的形象,以鄙视其他女性。明清时期,女性写作兴起,社会更容易接受李清照的创作,并抬高她的地位,将其打造成女性创作的榜样。但同时,明清时期的礼教束缚更为严苛,对女性的压迫更为严重。批判她的再嫁的同时,又兴起抹杀她再嫁历史的潮流,以塑造才德双绝的才女形象。无论是批判还是推崇,都流露出对女性的严苛与压迫。
此外,从南宋到明清,大多数学者与读者对李清照的想象莫过于“赵明诚的贤内助”,对她的婚姻境况形成了片面的认知。二十世纪后,学界展开对李清照是否再嫁的巨大论战,这场论战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并提供了李清照确实再嫁的有力证据。年轻学者还提出了关于李赵二人生活的其他疑点,如妾室与情妇之谜,但由于资料有限,暂不敢确定。最后,作者回到易安的词作本身,跳出自传体解读的窠臼,像阅读其他男性词人的作品一样,来阅读易安的词作。易安的词作确实有独特的细腻与独有的情怀,但她的词也有技巧存在,她也在改写词句上摸索,并颇为成功。她能轻松驾驭用典,追求突破技巧。她的词并非完全是“闺怨怀人”,回到字句本身,更像是“户外郊游”的写实。
对于一些存疑作品,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解读比对,并分析了它们被收录进词集的原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对她的研究与评价却主要集中在她的改嫁风波和私生活上。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符合社会期待的才女形象,人们抹去她的“黑料”,误读她的文本,以展现出一个才华无双、忠贞坚忍的第一女词人。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