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浅显的艺术普及读物,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赏析,分析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当我打开这本书,顿时傻了眼。原来这是一本比较深奥的艺术理论书籍,徐复观通过广泛收集资料,深入思考研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徐复观,是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也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他原名秉常,字佛观,师从于熊十力。熊十力以《老子》中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为他改名为复观。他致力于宣扬新儒家的学说,与牟宗三、唐君毅成为当时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说起艺术,我是个门外汉。我既不是艺术工作者,也不是艺术研究者,看《中国艺术精神》这样深厚的理论书籍,完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不过我觉得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普罗大众能够喜欢和欣赏。因此,我在标题中加入了“艺术爱好者”,让更多热爱艺术人,通过这本书,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蕴含的精神力量,有更充分的了解。
思想有深度。全书分为十章,第一章是讲孔子所显现出的仁与音乐的合一,后面九章都是讲绘画中蕴藏的中国精神。虽然篇幅看起来不太对称,但是学术研究要以事实为依据,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取舍。这本三十多万字的大部头,充满真知灼见,是艺术工作者、艺术研究者必须书目。《中国艺术精神》首次刊行于1966年,1967再版,1972年三版,三次出版的自序都放在了书的开头。这为读者理解全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情感有温度。徐复观留下了数百万的著作,特别是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出版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以“性”为经,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战国诸子中的相关论述,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中国艺术精神》就是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出版后着手筹备的。当时他的朋友曾担心,他的兴趣太广,无法完成学术工作。但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要写这样一本书,不是简单地为中国文化争面子,而是将事实挖掘出来,通过严肃的研究,认定历史中的事实,系统阐述中国文化中,是有道德、艺术这两大支柱的,切实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高度。
治学有态度。徐复观先生不肯研究纯哲学,嫌它太空,也不愿意单纯考据,觉得那样太死板。他将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为了写这本书,他广泛阅读东西方文学、艺术理论书籍,也深入研究《美术丛书》及其它画史、画论、诗文集、画册等。他说:“我所写的,对中国整个的画论、画史而言,只能算是一个大的线索、大的纲维。但每一句话,都是经过自己辛勤研究以后才说出来的。”特别是在下面的附注部分,很多言辞犀利,读起来很有趣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