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19世纪克服了增长木和超越了亚洲主要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之一。它将在未来数十年中在世界经济发展构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厘清“大分流”至三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经济的变迁,探索推动欧洲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深层逻辑。这对于看清未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走向具有现实意义。
经济史博士维拉·扎马尼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史教学。在《欧洲经济史》一书中,他以宏大长远的视角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商业文明和城邦兴盛。他还探讨了大航海时代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并梳理了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此外,他还讨论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动荡和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考察了东西方世界经济模式和发展进程。他还指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有利性,并总结了制约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构性因素。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更洞察性的角度了解工业化最初在欧洲孕育的原因。除了气候、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欧洲的政治制度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度和包容性。自由和理性的理念为技术和制度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而分权制衡的传统为商人阶层和自治运作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支持、适应社会变化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早期海外探索和殖民的推动、制度创新和改进的实践、欧亚发达地区经验的吸收、普遍的好奇心态和竞争精神的刺激,这些因素使工业化首先在欧洲发生。
工业革命中英国的成功使英国模式迅速在欧洲泛化,但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工业化呈现差异化现象,部分国家呈现局部的现代化。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美国和日本。美国的工业模式源自欧洲,但在这块崭新大陆上,丰富的资源、大量的移民人口以及基于共识建立起来的新法律使得美国发展出与欧洲不同的以大公司为核心的体系,并使得美国经济迅速崛起。
在梳理欧洲经济发展历程中,更具建设性的是,我们不仅要关注欧洲模式对世界的影响,还要注意到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不和谐因素,如分配不平等的加剧、国家收支的严重失衡、“无就业增长”等等。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走向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