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为什么读荣格,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某天,我的一位小朋友给我发来一条MBTI测试,希望我做完并告诉她结果。测试结果并不令人十分惊讶,但我对拥有各种类型人格的家人、朋友产生了极大兴趣。
在了解过程中,我突然对某些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我无法作出解释。于是我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最终在荣格的书里发现了答案。我先是阅读了《未发现的自我》电子版,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直接惊呆了,整个人傻在电脑边,接着是一阵狂笑。当天晚上我就网购了一大堆荣格的书,紧接着有两周的时间,我都沉迷在他的书里,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往往是还没读多久,天又亮了。
这本《回忆、梦、思考》是我首先要推荐给大家的。我在读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异常平静,但是我敢说,我内心在疯狂的尖叫。怎么说呢,就像是狠狠地抓住了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我,而平时她只是游离着偶尔露个面,而这一次,她被我控制了好多天,我可以静静地和她聊天。这样的感觉,转瞬即逝,也让我感到十分幸福。
这本书是荣格的自传,也是一本进入荣格世界的台阶,至少是我的台阶。因为即使我连续读了很长的时间,也不过只是顺着这个台阶走到了荣格世界的门口。虽然我也渴望着推开这扇大门,但我深知自己的贫乏,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走进荣格的世界。所以,我并不能对这本书深刻的内涵说些什么,仅希望通过自己微弱的见解,引起大家对这本书的关注,去发现另一个自我,或者,仅仅当做一本真实、亲切的传记来看,也是极好的。
读完这本书的一段时间内,我问别人最多的问题是:你最近做过什么梦?你是否发现,如果是欢乐的梦,那么你将在放松与开心中开始一天。如果是噩梦,至少这个梦会让你有些忧心忡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荣格认为梦的这种意识活动会变成下意识,构成我们称之为潜意识的心灵领域。这就好比生命是一株长着根茎的植物,真正的生命力是藏在根茎之中,是不可见的。地面上的部分会枯萎,仿佛昙花一现,象征着肉体的成长与衰亡。而在躯体之内,在灵魂之中,有种东西存活并永无止境地延续着,这就是心灵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会出现原型,原型就是情感桥梁与个体相连接的图像。换句话说,这种生动的图像就是梦。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梦反复出现。我总是梦见我看着自己。无论是在大学宿舍床边,还是在家里的小床边,又或是在门缝中,我总是梦见我看着自己。一开始,我很害怕,但随着次数变多,我发现我只是安静地审视我,或者说想看清我,仿佛希望我到底是谁。
荣格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一生。他也想从内在的视角看:我是什么。后来他得出了结论:我是我自己。他说:“在背景深处的地方,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两个人,我值得拥有自己。每当我独自一人时,我有意寻求那第二个人的孤独和安宁。”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生活在新鲜事物和巨大压力中,犹如跳进一股排山倒海的激流中,被裹挟着冲向未来。这股激烈中有新的玩意儿、新的方法,充满着欺骗性的甜味,就像便捷的通讯令人不悦地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留给我们的时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少。
此时,人们没有时间理睬另一个自我,或者粗暴地把另一个自我拒之门外。通过新鲜的事物,通过压抑自我来减少意识流动,让另一个自我沉睡、消失,离我们的根越来越远。当我们的根被破坏,而世界向前的动力又无可阻挡,常常就会造成人的精神彻底溃散,我们终将成为乌合之众的一颗粒子。
“文明”使我们的生活远离健康的自觉自然与真理,而梦试图通过恢复表达潜意识状态的意向和情感,来重建平衡。学会独处,走向内心,承认自我,当不可理解的事发生时,它不仅不会崩溃,而会更加持久,能够承受真相,有能力应对世界、应对命运。正如荣格所说:“我活在我的第二人格中,并从所有的角度审视生命,仿佛有某种东西生生死死,永无穷尽。”
现在,让我们大胆地推开那扇宽阔的大门,走过人们却步之地,前往无人之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