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启蒙」,人们往往很快会联想起「科学」「理性」等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科学至上和唯理性主义似乎逐渐代替了宗教,成为新的「迷信」。没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事物,没有理性论证不了的真谛,就像人们相信上帝无所不能一样。于是,针对科学和理性的「驱魅」又重新展开。面对不同途径和不同方向的启蒙,不同地区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回应方式。将大写的启蒙(the Enlightenment)变为小写的复数的启蒙(enlightenments),转而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书正是在这样的维度下重新审视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启蒙的关系,以「新启蒙」与「反启蒙」的视角破除以「五四新文化思想以理性启蒙一统」的认识,解释启蒙之更多面貌,力求还原一个完整的五四故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等启蒙论争层出不穷的近代历史中,当时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鲁迅在科玄论战中似乎保持沉默,实则一再间接回应,他对科学与人生观问题有何见解?陈独秀在五四前后宗教问题上多次改变立场,先说要破坏一切宗教与偶像,后来又公开认错,承认耶稣精神之伟大,最后选择相信唯物史观与科学威权,在他寻觅「新信仰」的道路上,宗教与情感如何参与其中?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为人熟知,其学习历程却容易被遗忘,其中包括妖怪学、宗哲同源说等,他是如何由宗教启蒙走向美育启蒙?本书以情感与理性之间为切入点,逐步分析三位五四宗师在不同时段接触的域外思潮,揭示五四思想背后的不同启蒙路径,从而对于他们的文化选择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五四的影响持续至今,于当代思想文化一直对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理性的思想再度膨胀。昔日知识分子对理性精神的反思和对情感的珍视,批判家与学者对于科学主义和宗教的看法,或许给我们一点启示。面对高舞的科学与破除迷信的旗帜,鲁迅的态度是「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反观蔡元培则由早期肯定宗教的情感道德价值,逐渐转向认为科学有绝对的权利来指导一切。同样是对宗教的背离,蔡元培却由「佛教护国」转向了美育的路线。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同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潮当中,不同的学者也因经历及思想资源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寻求突破时代与思想局限的方法。今天,人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源与信息远超当时的学者,我们是否能够从中汲取有效的养分,进行新的反思与突破,这或许是本书在学术研究之外,带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思考。
《情感与理性之间——五四启蒙个案的跨文化省思》是「睿创学术系列」的第二本书,由丘庭杰博士创作,何杏枫教授与彭小妍教授倾情推荐。本书立足清末民初中国的情感与理性问题下的多种角度与位置,重新理解这一时代思想传播的跨文化脉络。2021年,香港商务印书馆以「启路求新」为定位,聚焦于语言学习、人文社科、艺术历史三大出版领域,展示学术成果,并在此背景下提出「睿创学术系列」Sapientia Academic Series出版计划。这一系列主要是通过征稿选拔的方式,将有创见与出版价值的博士学位论文改编为便于阅读的学术专著,以便实现学术普及,起到引领作用,为香港学术研究提供传播渠道。
封面打样稿
《情感与理性之间——五四启蒙个案的跨文化省思》 目前无人评价 丘庭杰/2023/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一本(可发货至港澳各区)购买链接▷中商(可发货内地)购买链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