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读者,既要冲动,又要冷静;既要天马行空,又要明察秋毫。
随着数字化经济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到一个短、平、快的知识时代。碎片化的知识几乎随处可得,但难以在人的大脑中留存下来。阅读仿佛成为人们最容易忘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毛姆曾经说过: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这句话看似脱离了现实,但建立在现实之上。既然现实生活促使着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为什么还在提倡阅读呢?
《读与被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俄罗斯文学权威学者刘文飞创作的。这本书借由十一位世界文学大家的代表作,向我们展示了阅读的意义。通过解读和评论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盛宴。
对于阅读的理解,在代序中也给出了不同的诠释。阅读既是功利性的,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又是一件奢侈、向善的事业。每一次的阅读,每一次的推敲,阅读者都能在著作中提炼出新的论点,窥见作者的精神世界。
不久前,我阅读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本八卦小书在解读世界名著的同时,也反复推敲了作家的生平、性格和作品。并以此洞察了许多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和有趣的人性,使作品短小精悍却趣味十足。
与之相反,《读与被读》作者同样基于对作品的精研细读和对作家生平的查究梳理。着重解读作品,而不是探究作家的八卦趣事或写作癖好。作者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或从人物形象入手,或探讨文学理念,或深入故事解读其思想内涵,或从各个角度解读剧情的构建。
比如作者在解读《荷马史诗》时写道:通篇描写战争、复仇和杀戮的作品是历史,而写到了痛苦、悲伤和怜悯的文字才是文学。又如作者在解读《雪国》的死亡主题时写道:文学可能最能揭示死亡的本质。
由此可见,《读与被读》虽是一部多视角解读文学思想的学术随笔集,但更像一部以小见大,从细节入手评论解读阅读内涵的洞见之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