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被一样东西证明着,也就是书中也提到过的代表作。
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成长轨迹,有名校出身,也有草根出身,但都顺利的踏上了互联网和自媒体这条大船,并且将自我的才华和兴趣进行了挖掘,无论是社群运营,计算机知识,还有PPT的制作,大家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可以分享的点。当然,最初只不过是借助着兴趣,满足个人的分享欲,单纯的为了帮助别人,也就是反复强调的利他性,慢慢的获得了更多的正反馈。一旦有了个人的IP,无论是公众号的形式,还是网页的形式,还是知识星球的形式,这些表征不是关键,最为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铁杆粉丝。
正如书中所引用的,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满足个人生活所需的财富。那么,在滚雪球的自媒体影响力下,更多人凭借着公开自己,打磨自己,学习新知识补充社交媒体提供的需要索引,获得自己的成就满足感还有相对应的财富的倍增。
比较打动我的还是作品的形式,大家选择的赛道其实是千姿百态的,所以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追逐自我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身上具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他人的地方,进而借助任何的渠道,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开来。所以,怎样可以具备自己的作品,获得自己满足的感觉,是核心点。
看书的过程当中,许多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或者对于不同赛道的人参考价值有限,但是,如果不想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我倒是觉得可以时刻思考书中的原型带来的启发如何指导现实生活中的你来进行运用。如此一来收获感便找到了。
还有,其中强调的努力其实没有书写的特别的具体,比如心路历程,毕竟回忆这件事儿也是模糊的,所以不一定能直接的导向实践,在看书中的文字和实践当中可能还差了几步。他们都强调了自身的努力,感谢平台和运势的其实比较少,往往也能在书中看到追寻自我,创业的价值,他们对于这种自由的认可,还有自己成功闯出来之后的不后悔。过程当中的难熬其实在书写的过程中已经淡化了。将自己有二胎的那位先生,想来在过程当中也应当有比描写出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只是在文章当中被后来者的视角简单地代过,我们因为他们很多的成长路径,都是有迹可循的,因为有了一些小的契机,继而在副业的过程当中逐渐将成就扩大化,因此决定实现转型。包括书中也有人讲到,她是做科学研究的,研究脑机接口方面等等,后面她说在转型这件事情上,有时可以找到A和B的交点,同时也说到这个社会需要H类的人才,在两个领域都非常擅长,继而实现突破。
其实书中的很多观点也能够在其他的书中得到佐证,比如最明显的,反脆弱这本书中的内容就可以在这些故事,包括这些人的观点当中得到见证。
看看不同人的故事还是很有借鉴意义,当然,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具体的领域未必可以选择了,但是做事的一些底层逻辑还是值得参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