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地看完了一遍,还做了详细的笔记。这本书触及到了身为女性从受教育之初就有的一片纯白之地。难道中国千年历史的古代女性中,就全都是裹小脚也裹小脑的受害者。
作者给出了很全面的回答,不是,当然不是。即便在明确男尊女卑的明末清初,依然有很多女性在用自己的力量探索知识和表达的边界,努力表达自我。
这本书所采用的三重动态模式,其实我读下来理解的是政策、对策和表达。上卷中情史和社会秩序,给出了当时女性书写的环境松动,比如货币化、出版化和士大夫阶层对情的认可。中卷是妇女性别的重写与重读,列举了大量女性突破身份限定和礼教的限制,成为职业作家、艺术家、旅行家等的实际案例。下卷则着重分析了三种女子结社方式,详细讲解了沈宜修的家居式、商景兰的社交式、柳如是的短暂公众式,闺塾师黄媛介则是本书所描述的三类女性社团的成员,大概这也是本书取名的原因。
我在其中读到了大量的有学识、有自我价值的女性群体的故事。她们身边也都少不了支持她们表达的男性,互相成就。读完,真的大受鼓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