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变成了"诱导",管理者该怎么办?"动机"就是为什么做,管理者怎么找到员工的动机?"激励"就是怎么做,管理者如何告诉员工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家和领导者。
动机和激励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互相依存。处理好了,企业如虎添翼。处理不好,企业就会进入无效激励的死胡同,企业家一筹莫展,企业发展也会举步不前。
德国的管理学大师莱恩哈德在《动机与激励》这本书里,对激励制度和领导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书中,莱恩哈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年的实践经验,颠覆性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员工激励之路其实是一条死胡同。因为,所有脱离动机的激励机制都是无效的。
作者通过三个不同的方向,在《动机与激励》这本书里详细说明了激励机制的无效性,指出管理者应该从员工的内在动机入手,赋予管理工具真正的意义。
一、视角
管理层觉得自己有责任激励员工。但是,管理者在面对这项任务的时候,往往都是毫无缘由的无能为力。因为,管理者所用的"激励"经常成为企业内部"混战"的一根指挥棒。对员工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令员工轻率地用来质疑管理者的行为。最终,激励变成了阻力,领导变成了诱导。
现在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几乎不可能为金钱和地位倾尽全力。他们更在意的是他们的价值观是否被看见。年轻人追求的是一种全新、完整且不可分割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我喜欢的工作”和“我喜欢的闲暇时间”同样重要。这就是价值观变化的核心:在闲暇时间"非自愿"地弥补个人价值的实现。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近在咫尺的问题,而是用管理者自认为的激励方式,让员工走上了"精神离职"的方向,最终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激励的四个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近而打破了传统的激励机制,策略性的激励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管理者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视角,所有的激励都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是没有底线的,而人类只要在追求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就不可以实现其他的可能性。员工的焦点放在追求激励的终点,他对工作就不会有持续的热情。
三、领导力
作者提出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新的关系,被称作重塑关系网。管理者通过积极的对话方式,建设新的沟通方式。因为沟通是双向的,我可以告诉你,你也可以告诉我。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关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管理层通过积极的对话方式,带领员工走出消极的怪圈的能力才是领导力最重要的体现。
领导层最重要的管理作用就是明确团队成员的关系。未来的企业应该提供更多让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鼓舞人才,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创辉煌。员工的动机是个人的事情,给予它空间却是管理层的责任。在企业里,打造一个全新的理念:如果我们好好工作,我们所有人都会工作得很好。这叫做"共同分享成功"。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要实现的局面。
读到这里,我有一个发现:人可以被控制吗?人的"动机"能够买到吗?激励的后果是什么呢?这一切和领导力有什么关系?不妨再一次拿起这本书《动机与激励》,和作者一起继续探讨下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