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中,作者选取了鲁迅的几本书进行深度解读。要读懂鲁迅的文章,需要精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作者认为自己掌握了鲁迅的“毒”,后来还将这些研究教给学生,让他们也感受到鲁迅的精神魅力。鲁迅的作品贯穿了我在学生时代的整个经历。小时候,我阅读了《百草园》、《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体会到了他快乐的童年时光。长大后,我读了《呐喊》,听到了五四青年们对时代的呐喊,希望人们能觉醒并变得强大起来。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镜子,让鲁迅深刻意识到百姓的无知和麻木使他明白学医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他决定放弃医学从事文学,通过精神层面改变他们。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渴望自由和幸福。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传统女性和新时代女性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鲁迅同情那些被封建社会束缚的女性,并站在女性立场上批判封建男权,为解放女性做出不断努力。例如,在《祝福》中,祥林嫂经历了悲惨的遭遇,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被迫离开婆家,为了生存不断找工作,然而在生活慢慢好转之际,她又被卖给山里的男人,第二个丈夫也因病去世,儿子还被狼吃掉。这些遭遇让她对世界充满绝望,然而更加摧毁她的是封建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应该为她感到可惜,同时也需要深入反思。
有时人们忽视了祥林嫂背后的爱姑,有人认为爱姑代表了新时代女性,而有人认为她与封建旧式妇女并无区别。作者从这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阅读的观点不同,对爱姑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爱姑敢于反抗礼教的束缚,勇敢闹离婚,这表明女性的意识正在觉醒。然而,从她的奴性心理来看,她受到封建婚姻的束缚,无论是嫁还是离,都无法真正摆脱。
当鲁迅注重个体生命体验时,他发现一个“高墙”将自我与外界、他人分隔开来。在《野草》中,鲁迅取消了行动,瓦解了身份,这间接展现出鲁迅不合群的一面。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存在,而不是盲目追随。《野草》中,鲁迅对自我的探讨和质疑让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的学派和思想下探索着难以言表的形象。阅读鲁迅的作品需要反复思考,将之化为自己的知识,会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