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文化研究”来说,也许只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文化研究著作,但却是关于陶渊明的最好的一本书。
2. 田晓菲讲陶渊明的“自觉”,杨立华在讲嵇康时也提到“自觉”,意在解释为何魏晋是一个“自觉”的时代。
3. 如短评区所说,田晓菲在此书中“过于扬明抑宋,也算是独一家了”。因为恰好下学期既上《古代文学史》的唐宋部分,又上《唐诗宋词巡游》两门课,而我正要好好骂一骂士大夫和新儒家。
4. 有人称之为“历史主义阅读的典范”,但我认为它恰恰是反对“还原”。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讲陶渊明的书出发,考虑“还原”、“历史化”与“历史性”等重要命题。
5. 田晓菲并不是要通过某种因此“真本”是什么不重要,因为“还原”是注定失败的。“异文”和“真本”都不是目的。真正重要的是使“真本”成为“真本”的权力及其规定。所以,不是如胡桑所说,是“陶渊明身上落满了灰尘”——这依然是钱理群、王富仁所标榜的那种历史主义还原论——而是恰恰相反,是灰尘上落满了陶渊明。
6. 应该给王富仁烧一本,给钱理群寄一本,或者提前先烧一本过去。也可以给李欧梵寄去一本,让他看看什么是“文本”。
7. 但是看看德里达的几本书,比如讲尼采的一本小书《马刺》,就知道这只是一种北美式的对解构主义的庸俗理解。
8. 同为“70后”一代女性学者,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南洋中华文学与文化学报》的主编,田晓菲的理论功底与对理论之批判性的自觉以及对文学文本的把握与细读,比起贺桂梅实在差太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