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别喜欢的作家,我一般都会找来其传记读一读,了解一下其生平。这对理解其作品和思想很有帮助。
继三毛之外,王小波是我特别想了解的第二个作家。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书是《沉默的大多数》,那时是1998年,而王小波已经去世。
尽管在王小波去世后,他的作品更加火爆,但他在文学圈和文学评论圈的认可却不多。这种情况使我们更有动力去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
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房伟对王小波有深入的研究,他还写了一本专门致敬王小波的小说《英雄时代》,风格与王小波相似。房伟多年的研究著作《王小波传》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奇发现呢?
全书以王小波意外去世为起点,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王小波的顽童时代、少年时代、插队生活、青年时代、留学经历,最后两章讲述了王小波在文坛发光和去世后的影响。
王小波在上大学之前的经历并不特别出众,大时代的背景下,他身边的人过的日子与他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比同龄人读了更多的书。
王小波的写作思想和风格基本上是在他留学匹兹堡期间奠定的。尽管他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却成为了许绰云的学生,而许先生的“师承规矩”——“不屈服于权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深深影响着王小波。
许绰云的鼓励和教导坚定了王小波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也因为他的推荐,《黄金时代》才有机会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如果没有许绰云的恩惠,也许就不会有后来成就辉煌的王小波。
王小波在文坛缺乏认可是因为他的文学气质具有“异端性”,他的小说品类恰好属于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不发达的两个品类——讽刺小说和学者小说。特别是后者,王小波能在文学创作中兼具理性精神和深厚学养,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他的作品探讨了宏大的时代主题,但王小波拒绝被宏大概念束缚。在罗素思想的滋养下,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都充满了对个体生命意义和诗意自我实现的追求。
个体价值的实现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会不断追寻的。只要存在荒诞,王小波及其作品就永不过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