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好,虽然读的过程有点难受。整个心路历程差不多是:
真简单:不就记几张小卡片嘛,虽然翻译得有点怪但是还能看懂
↓
有点东西:欸,这个概念好像挺酷的,记了几张后笔记之间好像真的联系起来了
↓
尝试:把之前OneNote上的死笔记搬运过来……写出处、记标签、创链接……
↓
不理解:×××,怎么我记的笔记这么乱这玩意怎么改成永久笔记什么叫“把一个笔记放在另一个笔记后面”标签和文档树的分类有啥区别这个笔记要归到哪一个标签里(我用的“思源笔记”)
↓
逐渐理解:(一边在知乎问一边自己搞)好像标签是方便索引到对应话题的相关笔记的,相当于建了一个项目。“把笔记放到另一个笔记后面”好像是永久笔记的总—分关系,一个概括性的笔记能够展开得到许多相关的小笔记。细小的标签就归类到相似的大标签里成为一个分类……写出永久笔记的关键好像就是问“为什么”和“这样的素材能写出个什么文章”
↓
这玩意真好用:每天花上30-40分钟就能把原来的“死笔记”全部变活,还可以加上许多自己的创想。主要看到原来那一坨坨没用的笔记居然能有如此巧妙的联系,就非常开心。
……
(继续中,还在探索更有创造性和实践意义的用法,像“怎么把相关链接插得更好”、“如何真正实现笔记原子化”、“怎么把永久笔记串起来写成文章”、“大纲笔记又是个啥”
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好,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对于笔记的看法。 我之前的笔记就是把书上的句子画画线,有重点的页面折一折,在旁边写批注啥的。可是这些都被这本书驳倒了。 的确我也注意到这些笔记记下来之后基本没啥用(特别是在下面划线,用五颜六色的笔标注,顶多就画的重点有用),反正期末来了还是照着网上的笔记抄一份然后狂背两周上考场。 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可以把那些笔记继续拆分,原来他们可以互相联系,原来我只要把这些片段的东西记下来装入卡片盒,每晚回顾一下写写自己的思考就能提前把这些东西理解了,而不是硬背下来然后立马就忘掉。 而且用了这个方法后,我读书时做的笔记多了特别多,原来我就是把书上的一些好句子誊到OneNote上,书看完了也就留一个印象,完全不会再回看做的笔记,更别提将笔记和笔记间加上联系、还重新思考笔记了。 可是读了这本书并且真正上手卡片笔记法后,我才认识到笔记原来可以是这么有用的东西,他们可以相互碰撞、包含、联系,他们可以提升我的创作,提供更多灵感和素材。而不仅仅是虽然这本书翻译奇怪、页数繁多(三百多页,虽然后面几十页是Reference外加一本实践册)、实践困难(学习一个新工具和改变一个新思维模式都很难,而且卡片式笔记法还将这两点难点融合了)。 但只要你坚持读下去了,多上百度、知乎搜搜问问,多研究、琢磨一下卡片之类的联系、分类方式,你就能掌握一项以前从来不曾设想的技能,并且打开一个新领域的大门(我称之为笔记领域)。 因此我认为大家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特别是热爱读书的人。你们完全可以让读的书给你创造更多,上十倍、上百倍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让读的书给你留一个印象,然后让这本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全凭印象深浅决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