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世界改变的故事。被世界改变的有很多,所以这样的改变其实很普通。但是正是这种普通到常见的普通,让人心凉。
他一直在说,孔子已经死去了。什么克己复礼,什么原则,什么仁者爱人,都没有了。现在的生存法则是,忘掉自己,忘掉原则,看见捷径,就走这条捷径。为什么明知这条捷径是违背良心的,这条路还是一直在存在因为既得利益者会维护这条路。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模具化的。所谓上级下级,不,前期的池大为以为自己对抗的是一个人、一件事,其实不是,他对抗的是一个系统,是这个系统的规律。冷冰冰的系统,如何以人力去对抗这种规律,一人何以撼动。
池大为最后在父亲坟前剖白: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丧失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是吗是无法撼动,又迫于生计被迫成为现在的池厅长吗不管那条路,都是主动选择,从没有被迫。
其实晏老师和池大为性格、眼力都很像,或者晏老师看得更透彻,他在池大为晋升的路上一次次指点迷津。晏老师不是看不到捷径,也不是走不上捷径。而是选择了象棋和普通生活。所以,池大为,你是被迫的吗想起算命先生说过的,到了那个地方,你自然不由自主。不进,安全。进入了,你还能听你的心吗更何况,池大为的心也已丢在了捷径上。
结局的安排很好,不为了迎合大团圆结局,让丢掉信念、安心徜徉名利场的池大为坠落神坛。是的,平常也是这样,他们走上那条路成为既得利益者,继续按照这个生存法则组建自己的队伍,然后丢掉自己的信念抓住名和利,最后平安退休。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没有学会侧身走路的晏老师,逍遥自在,不富裕却可毫无波澜;池大为丢掉自尊和信念,享受鲜花和掌声。没有丢掉什么,也不用叹息自己没有得到。得到了鲜花和掌声,也不用鄙视自己丢掉了信念。
但是,孔子没有死,屈原也没有。池大为是知道的,因为他不敢再翻起父亲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夫是一种选择。池大为是一种选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也是一种选择。晏老师也是一种选择。这个系统,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是一种规律。无法撼动,但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既是自己的选择,就不要眼馋别人的得到,因为他一定是放弃了你不愿意放弃的东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