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有可能看了就会想入门。这本书是我的一个在北师大学心理学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多抓鱼北京店快闭店的时候我去逛,想买的书不多,这个算其中一本。可能因为它装帧很漂亮,纸质也很舒服,这阅读体验一下就抓住了我。
也没想到看起来很顺畅,蹭蹭蹭地就看完了。
欧文•亚隆实际上有三重身份,第一是人,第二是(资深人本存在主义派)(团体治疗)心理咨询师,第三是个作家。由于他的著作众多,他依次解释了一遍创作的缘由,后半部分堪称《WhyIWroteThisBook》。而刚好,这三重身份我都有兴趣,我对心理咨询很好奇,对虚构写作很憧憬。所以这本书大概就是我的LifeBook吧!
我首先觉得欧文•亚隆很真诚。传记是一个人絮絮叨叨地剖析自己的一生,如果你不真诚,那么你的剖析只不过是一场表演,没有什么意思。而他有着恰到好处的真诚。我是指,他的真诚在很多时候是实用的。他懂得在团体治疗中,面对互相防备的其他成员要首先开始自我暴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破冰”,打开僵局;而在患者面前一定程度地袒露自己,也不失为一种获取患者信任的方式。他选择去做一个与来访者距离更近的咨询师,而不是“中立、客观、有距离感”的那些。
其次他很没有包袱。他写道他曾经尝试裸体马拉松,尝试大麻叶,尝试不能说话的禅修班,他对一些美食上瘾,眷恋某地的风景,坦然地承认自己在执业、家庭和创作当中的短板。他却没有给自己的行为设置太多限制,他的人生里好像没有什么是不能尝试的。我喜欢这样的人。
看完这本书,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主要增加了三条:
1.亚隆发现,很多来访者虽然没有表现出死亡焦虑,但谈论和面对死亡焦虑仍然对解决他们的难题有所帮助。这也许是因为,死亡焦虑是所有人的根本命题,没有人能完全逃避。
2.团体治疗(类似于互助会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问题的“再现”。在规模适当的团体中,你可以重现你在其他场景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通过直面问题来拆解问题。不仅如此,团体提供了一种支持,这也是走过难关不可或缺的力量。
3.原来咨询师也都有自己的咨询师,这位“元咨询师”通常叫做督导。督导与咨询师可能持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但督导的存在与观察,有助于保证咨询师执业不偏离方向,也有益于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的,这也很重要。
他的创作遵循着一条事后看来非常规矩的路线。由于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着大量素材和独特的心得,亚隆的写作始于编教材(这是一个每隔十年就要返工的苦差事);而感召到小说创作的呼唤时,他开始以真实的患者为人物(当然,你必须得到患者的许可),对故事进行部分的模糊处理、替代或夸大,写出了具有浓厚心理学家色彩的故事;慢慢地,他结束了小说家的新手期,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进行完全虚构的创作了。现在,他选择把小说作为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被选题随机砸中时,他及时抓住,孤注一掷;发现选题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他及时放弃,果断止损。
亚隆显然不是那种最有天赋的创作者,但是,他很幸运,他拥有得天独厚的创作来源;并且他始终给予了写小说这件事很高的优先级。剩下的,就是灵感,与大量的读与写。通过这样的方法,想象力不足这件事被弥补了。
亚隆在书的最后,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被过度理想化的角色,而他乐于承担被理想化的这份责任与重担。
即使如此,看完全书我也很难褪去他这份理想化的光环。亚隆的一生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并不是他美满的婚姻与家庭,也不是他崇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他始终在从事着高价值感的工作,他从未停下学习、创作、服务他人的脚步,他的生活显得如此充实。我想他已经用自己的存在最大程度地回应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
我们要如何存在像亚隆这样存在,也许就可以在死亡面前少许多恐惧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