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父亲的战场》为书名,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要用这个名字来记述滇缅战争的田野调查。当我打开书页,看到扉页上献给作者的父母和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身抗战的光荣父辈这两行小字时,更加理解了这个命名。作者向所有卫国者致敬,不分派别也不分种族。读完全文后,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希望为先辈正名的意图。
作者以腾冲为中心展开了他的脚步,一个个历史点位在地图上随之浮现,背后是令人感动的故事:三峡石牌上,胡涟将军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在双虹桥上,孩童们唱着动人的歌声安抚着亡魂;高黎贡山上,我族的百年屈辱终于得以洗刷;在松山的雨夜里,磷火在整个荒原上闪耀。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充满了血泪,但也闪耀着不屈的精神。无论是小米步枪还是国旗,国共两党共同消弭内战,唤起了民族意识,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大局面。这段抗争史是值得群体记忆的,然而却在政治漩涡中被扭曲畸变,这实在是一种遗憾。作者不是为了挑动内战,而是为中国军人正名。他们不会忽视任何一次抗争,也不会虚构任何一次荣耀,因为对于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而言,了解应当引起羞愧的事情要远比吹嘘虚幻荣耀重要得多。
作者在宏观维度上的思考令人深思,而他细微处的故事讲述又是如此感人。阅读着朴素的文字,我多次被打动得流泪。四十年的执着等待最终以天人永隔的遗憾为终结;一封《答田岛书》透露出国人穿透黑暗的信念;身陷囹圄二十余年,自学英文的受难者向异国军人后代“与其说是一种呼号,不如说更像一种誓言,一种决意为国赴死者的击节高歌——我生祖国死,我死祖国生。”是的,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可爱而富强的祖国,正是从困境中挣扎而来,正是在我们平凡的父辈们自愿殉难中崛起。当我读到潇潇雨幕下,只有作者三人在国殇墓园伫立祭奠时,我突然感到一种悲哀,同时也有更强烈的渴望——我想去看看。我猛然间渴望走进腾冲这个云南边城,去触摸受损而已经死去的城墙,去看看不高却巍峨的松山和高黎贡,去感受那段似乎被人刻意隐藏的历史,去点燃被世俗消磨的热血,去迸发,去缅怀,去警惕,去怀念。“当这本书问世之时,如果在民族先烈的墓前多了几缕香烟,我会感到欣慰。”作者在序言结尾这样说。我相信尘封的记忆不会永远沉睡,殉国者的灵魂也不会永远漫游。因为我们都是父辈的子孙,都是战争的受益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