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个暑假,爸爸都让我练字。出于逆反心理,我总是草草交几页了事。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但我的字和我相反,人小小一只,字却一个赛别人八个大,又大又工整,属于不抄浪费的那种同桌。
对应试来说,我的字够用了。八股文+仿宋体(虽然别人这么说,但其实并不是!不是!),最后高考作文侥幸拿了满分(证明这种八股文章的确是可以练习),字只能说是没拉胯。到了如今,写字的机会不多,但每次拿起笔,还是觉得有许多遗憾,真想有一笔好字啊。
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书法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就像之前推荐的骆玉明的《古诗词课》一样,这本书也是同类中最好的普及类书籍。它以易于理解为基础,让大家能够深刻体会一种不仅是中国古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它不仅涵盖了时代和古人的文化,还讲述了诗词本身的语言规律。能够用通俗化的方式向所有背景的学生讲述诗词之美和人类的情感,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讲课的技巧、生动的例子,甚至还要有爱心。否则,你就没有动力把这种美和惆怅讲给所有人听。
众所周知,给内行讲课相对容易,因为有基础知识。而把东西讲给外行,讲给普通人,让所有人都能欣赏诗词和书法的美,可能更难,也更需要努力。
《古诗词课》是复旦大学的通选课,作者是中文系的教授。而这本《中国书法通识》来自北京大学,也是公选课整理而成的,作者是书法和美学专业的专家。所以,在讲述如何欣赏书法时,他能像一个大朋友、一个向导,因为自己看过、欣赏过以及练过,所以更从容自如。他讲解如何分辨不同的书体和欣赏不同书体的美,以及专业语言评价书法作品时,更加熟悉古代的书法名家。他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告诉你如何通过作品感受书写者的个性和情绪,如何理解不同书家的书法风格,甚至还能通过书法看到中国的美学观:形与神、意与法、书与画、书与印……
甚至还体贴地告诉你如果想要练字,应该如何开始,如何选择工具,为什么要先模仿,如何从模仿进入创作。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法到美学,内容非常丰富,讲解流利、准确且从容自如。
比如,我从这里学到了“真如立,行与行,草如走”,也学到了“篆与画,隶如波”。我明白了甲骨文因为工具的原因,线条有一种细瘦坚挺的力量,一种刀刻之美。我清楚了大篆和小篆的区别:大篆参差错落、各尽物形;小篆则更多理性和秩序之美——一像山野中人,一像庙堂中人,实在是非常妙趣横生的比方。
另外,我还学到了隶书的第一笔叫做“波画”,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起伏,笔势有像仙子在飘飘飞舞的感觉。我还了解到隶书起初创于秦代,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文书也越来越多,基层公务人员抄写文书时就不免越来越快,而隶书正好满足了篆书的快速写作甚至是草书。
第一次学习欣赏草书时,我之前总觉得它很乱,看不懂。但现在我明白了应该去感受它的律动。作者甚至将草书比作摇滚乐,那种强烈的冲击力,正如草书里最激烈的动态之美。而不同的草书也有不同的美感,比如怀素的《自叙帖》有一种玲珑剔透的空灵感,而张旭的《古诗四帖》则更加汪洋恣肆,如波涛汹涌。
行书变化灵动而有规律,楷书则更显得优雅、有力量和理性之美。而不同的书法家又各有其风格,实在是美不胜收。
感谢这样的普及,让我这样一个外行也能学着欣赏书法之美,甚至是各种书体,以及各位大家的风格。真的太棒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