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作者提出了关于学界对金庸的各种批评现象的看法。作者认为批评并非不可取,但是盲目的批评而未看到好的一面是偏颇且不可取的。为了向读者传达这一观点,作者借用了徐复观向熊十力清教的故事。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用“赞美的理解”来取代“憎恨式批评”。用法国人巴什拉的话说,我们所能找到的鉴赏诗人的最好方法是,“首先赞美,然后才会理解”。金庸的小说吸引了亿万读者,可见其有非常吸引人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值得批评。然而,当前学界的许多批评大多是未认真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著名作家王朔就是典型。该文通篇胡说八道,却自以为是。
"赞美或许不会让我们立刻触及事情的本质,但它的积极立场具有一种开放性,可以让我们摆脱门户之见的束缚。相反,憎恨的立场是一种消极狭隘的排斥性的选择,这会让我们陷入自以为是的歧途,让我们的趣味失去自我调整和修补的机会。"
读完金庸的小说,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然而,在涉及到批评时,我们需要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评价。金庸的作品在一些细节上无疑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真正的文学杰作来说,"像这样的细节问题,没有固然更好,有了也无伤大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